前篇说了步行街的前世今生。 1865年南京路安装的路灯同时点亮穿越到昨天晚上,步行街人山人海,众人围观江西路第一个路灯。 有人说是煤气灯,也有人说是电灯。打脸的问题来了,上海第一个路灯是电灯还是煤气灯? 英国电影《雾都孤儿》家庭使用的煤气灯,这个历史并不遥远。 中国古代也有路灯,叫做天灯。老城厢现在还有“天灯弄”,猜测就是这里有路灯而得名。 早期魔都的煤气,一种是用于户内照明。另一种是户外照明,也就是路灯、街灯。 1863年上海煤气厂开设。一年后投入使用,用户约60户。近代的路灯属于市政,一座煤气厂不是为了一盏灯建造的。馈气伊始,几百盏同时亮起。 煤气是通过地下管道输送的,所以上海人叫做“地火”、“自来火”。煤气厂叫做“自来火厂”,现在的广西南路、永寿街、武昌路等,以前曾经叫做自来火街、自来火厂街。 1882年上海始有发电厂。英国人立德尔投股银5万两,建立上海电光公司,在南京路江西路西北角(原冠龙的位置)建厂。于当年7月26日下午7时供电,是中国第一家发电厂,也是世界上较早的发电厂之一。 江西路第一个路灯是啥,应该不言自明了吧。 天灯弄: 当年老城厢巡道衙门的煤油灯,挂得很高很高象一盏天灯,表示巡道衙门的位置。 天灯弄在巡道衙门西面。那时马路上是没有路灯的,晚上住在天灯弄的人们向东可以看见一盏很亮的灯。 有这么一盏风雨灯是稀罕事。后来坊间把原名为竹素堂街的某弄堂,叫做天灯弄。 现在的天灯弄巡道衙门不见了,但77号有名的是书隐楼尚在。清乾隆二十八年号称明清江南三大藏书楼之一,(另外的是宁波的“天一阁”和南浔的“嘉业堂”)。 书隐楼,明代万历进士陈所蕴官至刑部员外郎、江岳参议等职的私宅,木雕砖刻堪称旷世之珍。后来园子买给了浦东陆深后代陆明允,陆氏接收后增建传经书屋。乾隆榜眼沈初,官至尚书题匾“书隐楼”就是现在的藏书楼。再后来陆的曾孙陆锡熊考中进士,参与《四库全书》编纂。。。。 1987年确立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千禧年后,后代无力维持年久失修的书隐楼西厢房轰然倒塌,再后来貌似郭家达成共识买掉了。 现在大家只好去看那里的一块文物保护石碑了。 PS:旧文《棋盘街天灯弄之旅》 我的文科比理科好是毋庸置疑的,但没有理科的好,英国也是没法学交互设计的。 我爸妈都是学文出身。他们俩的初衷是不想让我学文的,因为有传统美德的老套路作怪。从小灌输我有理科天赋,带着我参加几乎是所有的比赛,最好成绩拿过第27届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创新一等奖。 好玩的是他们在早期教育时,忘了把文艺书,唱片DVD藏起来,耳濡目染艺术细胞巨裂变,无形中成为了后来的我。做作业的时候喜欢做小动作,家里挂在墙上的老地图东看看西摸摸。大上海的路,不像老北京的路笔直经纬分明似棋盘,年代越久上面的路越是弯弯曲曲。 好奇心之下,我爸让我翘课做了一次天灯弄之旅(插一句,这是往理科生培养的方向吗)。 第一站游览书隐楼的船厅。那可是不多见的有钱人家私家码头,小船上下岸的地方(图5)。随着七拐八弯的老城厢之旅,一会儿花衣街一会儿火腿弄。 累到我实在走不动时,霍然开朗:上海以前有的只是水路,填河筑路后才有了现在想不通的马路,那个顿悟至今念念不忘。 书隐楼: 上海在新石器时代有先民在此生活。 宋代成为江南市镇元代设县,明代筑城,清初成为“舳舻相接,帆樯比节”的贸易港口。包罗万象的老城厢,蕴涵了上海生命的精华。 园林名宅交错,豫园、书隐楼、九间楼等,会馆老店有三山会馆、四明公所、乔家栅、老同盛等。宗教寺堂林立,文庙,道教庙宇城隍庙、白云观,佛教寺庙沉香阁、慈修庵。伊斯兰小桃园清真寺,天主教清心堂、敬一堂、董家渡堂等宗教建筑和旧址。 书隐楼位于水仙宫北,今天灯弄77号。清乾隆进士沈建后为郭万丰船号主人购得。东部有门楼、轿厅、大厅,西部为内宅占地2亩,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宅共5进70余间。 建筑之特色多砖雕、木雕,砖雕仪门、漏窗等雕镂山水人物。屋宇雕梁画栋,四周有3.6丈高风火墙。文王访贤、八仙过海、凤穿牡丹、松鼠葡萄等。门窗隔扇梁枋裙板上有梅兰竹菊、汉宫秋月、亭台楼阁、双狮戏球等。 一至三进为宅邸花园,有轿厅、正厅、话雨轩、十字墙、船厅、戏台及池沼、假山、花圃等;四进为藏书楼;五进起居室为“口”字形走马楼建筑。 棋盘街: 春秋战国乃至秦汉中国战乱纷扬,烽火狼烟四起,象棋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棋子活动的场所叫作棋盘,在方形的平面上,棋盘上较长的平行排列的边称为直线,共有9条。棋盘上较短的平行排列的边称为横线,横线共有10条。 英国学者李约瑟博士在其所著《中国科学文化史》中提出六博与天文、象术、数学的关系,阴阳理论的盛行促使象棋雏形的产生,带有天文性质的占卜术得以发明的一种游戏。 清朝入关就有了洋人,多为中国传教士。欧洲传教士长期在清朝宫廷从事天文、音乐绘画、测绘和外交等事务。郎世宁是宫廷画家,汤若望原本为明朝服务,清朝继续留用负责钦天监。 清中期后只允许一口通商,另一个群体,商人聚集在广州,商人修路是必须的。 1917年洋泾浜今延安东路,与老闸桥石路今福建路间通行有轨电车。老闸桥石路的自来水管,因电车的碾压经常损坏。最终诉诸法院判决,电车经过,铺有自来水管的路段改成水泥路。 上海第一条水泥马路就此诞生。 象棋在国人心目中有根深蒂固的概念,河南路周边,棋谱状排列的道路规划整齐,方格有序坊间称棋盘街。 棋盘街广式茶馆同芳居的粤式点心小有名气。 摩尔登进口糖果形如围棋子,色淡红淡黄,苏曼殊是这里的熟客,每次回家会带上几瓶“摩尔登”糖。苏曼殊的许多诗文,大概是在此品茶时写就的。 1945年后市政府将路南侧鸡鸭弄,改称为东棋盘街和西棋盘街。 现已拆迁注销,中国象棋的棋盘还在,留下的棋盘街地名,过眼烟云了无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