蜃景:
吐气而成楼台城廓,因而得名。
又称海市蜃楼,是一种因为光的折射和全反射而形成的自然现象。
汽车在高速公路上奔跑,风的呼啸和马达的轰鸣,白花花的太阳光烤着路面,思维似乎停止了。突然,前方不远处浮现出一个水塘。随着汽车的行驶,一汪清水始终在前方最后慢慢消失,这是在高速公路上经常可以看到的现象。
地球上物体反射的光,经大气折射而形成的虚像,古人称之为蛟龙之蜃。
其本质是一种光学现象,特点是同一地点重复出现和出现的时间一致。海市蜃楼的出现与地理位置、地球物理条件以及那些地方在特定时间的气象特点有密切联系。
城市柏油马路因路面颜色深,灼热阳光下吸收能力强,同样会在路面上空形成上层的空气冷、密度大,而下层空气热、密度小的分布特征也会形成。
古代则蜃景看成是仙境,秦始皇、汉武帝曾率人前往蓬莱寻访仙境,还多次派人去蓬莱寻求灵丹妙药。蜃景常分为上、下和侧向蜃景。
上蜃景:
上蜃景是一种快速变化的现象。
名称来自于英国,神话中与亚瑟王是异母姊妹的仙女。会更替的出现被压缩或伸展、倒置和抬升的影像。
常见的是在极地,有着一致低温的大片冰层。在极地的上蜃景现象都在相对较冷的天气被观察到,然而在沙漠、海洋、和湖泊,可以在热天观察到。
下蜃景:
之所以称为“下”是因为看见的影像是在实际物体下方的缘故。
阳光曝晒下,砂和柏油都会变得很热足以形成蜃景。
真实的物体是蓝天或在这一方向的远方物体,我们看见的物体实际上是在远方地面被蓝色补缀的,它看起来像是湖水。柏油路上,看似满溢的水或是油被称为“沙漠蜃景”或“高速路蜃景”。
侧向蜃景:
当水平方向的大气密度很不同,使大气折射率在水平方向存在很大不同的时候,便可能出现侧向蜃景。
此外,根据它与原物的对称关系,可以分为正蜃、侧蜃、顺蜃和反蜃;根据颜色可以分为彩色蜃景和非彩色蜃景等等。《海市蜃楼》——选自沈括《梦溪笔谈》:
登州海中,时有云气,如宫室、台观、城堞、人物、车马、冠盖,历历可见,谓之海市。或曰:“蛟蜃之气所为”,疑不然也。欧阳文忠曾出使河朔,过高唐县,驿舍中夜有鬼神自空中过,车马人畜之声一一可辨,其说甚详,此不具纪。问本处父老,云:二十年前尝昼过县,亦历历见人物。土人亦谓之海市,与登州所见大略相类也。
图片为想象中的魔都光学幻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