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同妻子罗迦陵,信佛。 在建造商业建筑和弄堂名字的第一个字,大多取“慈”,女儿墙也会带有“佛”字。 1873年哈同进入沙逊洋行时怀里揣着6块银元,第一份工作是门卫兼清洁工。在上海生活近六十年的他与其说是一个犹太人,还不如说他是一个上海人更为贴切。来上海打拼的人们最喜欢的,就是从一个一文不名的穷小子,通过努力和运气成为远东第一富豪,这不能不说是个奇迹。 哈同在烟花巷中遇见罗迦陵,此生立志要娶这个中国姑娘。罗迦陵在哈同的人生中也确实给于极大的帮助,中法战争爆发时上海的洋人认为,中国打败法国后自然就会清理他们,于是纷纷逃离上海房价因此暴跌。新婚妻子认为这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把自己的首饰卖掉,劝说丈夫倾其所有用于购买房屋土地。 一场可能是倾家荡产的赌博,哈同赌赢了。 洋大人们又回到上海,十里洋行恢复了繁荣。哈同购买的房产,也就是今天的南京东路一带,后来逐渐发展为上海的商业金融中心,数年间地价上涨千倍以上。远东首富声望超过了老东家沙逊。 哈同花园是上海的地标,占地数百亩,建筑闳丽,典型的中国式园林。为当时沪上私人花园之冠,更是上海著名的胜迹。他热衷于中国古典文化,在园内创办了仓圣明智大学。 这是一所从小学到大学的全日制学校,学生的膳食、住宿和学杂费全部由园内提供。课程则侧重于中国古代文字、古董和典章制度,聘请的学者包括王国维、章一山、费恕皆、邹景叔等。 罗迦陵曾出巨资收集河南安阳出土的大批甲骨,请著名学者罗振玉等在爱俪园进行整理。中国的不少甲骨文专家是从这里走出去的,国画大师徐悲鸿也是其学生。 哈同夫妇没有亲生子女,领养了11名外国孤儿为养子女,罗迦陵领养了9名中国孤儿为子女。中国儿女一律姓罗,外国儿女统姓哈同。 五十年代末到七十年代初,有一个国人皆知的世界乒乓球冠军庄则栋,其父娶的第一任太太就是罗迦陵的养女。罗迦陵嫁女的重要理由是认定庄父,这个当时还是乡巴佬的男人是一个有福之人,其子将有状元命。果不其然,庄则栋多次获得世界冠军。 哈同的演绎逸闻太多太多,是老上海滩人们津津乐道的人物,多少年后“翘脚沙逊”和哈同的故事,成为了新一代上海人淘金的教课书。 目前尚存较完好的有南京东路353号的慈淑大楼。哈同建造的十几条弄堂,在近年房地产开发热潮中几乎被拆除殆尽,按年份排列如下(不排除别人建造的): 慈永里 南京东路450弄,1902年建造,砖木二层旧式里弄。 慈丰里 南京东路389弄,1902年建造,砖木二层旧式里弄。 慈丰里 九江路414弄、山西路133弄,1902年建造,砖木二层旧式里弄。 慈益里 九江路444弄、石潭路20弄,1904年建造,砖木二层旧式里弄。 慈安里 南京东路114-142号,1906年建造,砖木结构二、三层旧式里弄。 慈昌里 南京东路146弄,1911年建造,砖木二、三层旧式里弄。 慈觉里 九江路548弄,1911年建造,砖木二层旧式里弄。 慈顺里 宁波路10弄、四川中路499弄,1911年建造,砖木二层旧式里弄。 慈庆里 浙江中路275弄,1913年建造,砖木二层旧式里弄。 慈兴里 金华路7弄,1914年建造,砖木二层旧式里弄。 慈和里 广西路277、287弄,1915年建造,砖木二层旧式里弄。 慈德里 浙江中路219、229弄,1915年建造,砖木二层旧式里弄。 慈和里 云南中路254弄,1915年建造,砖木二层旧式里弄。 慈安里 宁波路587弄,1931年建造,砖木二层旧式里弄。 慈淑里 云南中路336弄,1932年建造,砖木二层旧式里弄。 PS:女儿墙: 建筑物屋顶四周围的矮墙,主要作用除维护安全外,亦会在底处施作防水压砖收头,以避免防水层渗水、或是屋顶雨水漫流。 女儿墙在英语中parapets,意为栏杆、低墙、扶手、胸墙。汉朝以前有类似的建筑专业名词,称为“女墙”。很多典籍中均把城墙上的马道和雉堞中间的那道短墙,叫女儿墙或女垣、箭垛。 坊间传说旧时富家千斤足不出户,对外界的好奇可以在屋顶看世界,而路人不能透过墙看其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