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西路广电大厦的西侧有一条不起眼的狭窄小路,它就是青海路。 以前的青年现在的老年人知道它是因为那里有买外贸服装,而今一条200米长的小马路,却因为樱花而出名。 青海路民国三年筹建。东侧住宅为旧式里弄房,西侧为新式里弄房。北起南京西路,南至青海路105弄上海船用柴油机研究所。 《上海市区域北市图》载:路形已成,但未标其路名。 当然最著名的莫属上海第一座带电梯的洋房,现在是岳阳医院的门诊部原周莲塘旧宅。 周昌善的父亲周莲塘,与上海大享黄金荣的老婆同是粪大王,后做房地产生意。留给儿子的房产有牛庄路一圈住宅、巨鹿路景华新村全部住宅房、青海路144号4层花园洋房一幢、海格路(今华山路)花园洋房一幢等。 青海路44号 古木浓荫中,一幢三层花园洋房,西方现代派风格的建筑。新瑞和洋行设计建造,钢混结构3层。平面呈狭长形,由南端为祭祖的祠堂,北端由点状的主楼和条状的后楼组合而成。主楼立面以水平线条为主构图,体型活泼、错落有致。主楼吸收中国传统的三间两厢房平面布置的手法,总体布局紧凑,绿色釉面砖饰面与庭院绿荫呼应。 负责建造事宜的是周湘云的外甥李景韩。 外甥根据自己所好,不惜工本地请设计师把房子造得异常新颖别致,选择了许多新奇的洋玩意儿来装修住宅。住宅中央是花园为传统的中国园林布局,园内绿树成荫、小桥流水、山石玲珑、曲径通幽。 那时除了外滩一带的银行大厦和洋行大楼,一般楼房里极少安装电梯,而周家的这幢房子只有三层楼,居然也安装了电梯。令人称奇的是他家不但有抽水马桶,连走廊里的痰盂也是抽水痰盂。 一栋三层楼房,大小五十二间房除中国式之外,还有美式、英式、德式、日式和西班牙式等。小楼的设计非常地精巧,设计师在整幢楼某个角落安排了处机关,是备不时之需:遇到战乱,可以将整幢楼封锁成碉堡。 顶楼旋回错落,是小姐弹琴额琴房穹顶全都是玻璃,旁边的露天花台就能近观到繁华的南京西路。 造价费用四十万法币,难怪周湘云的儿子周昌善曾说:人家一座华懋饭店造价也不过四十万! 1943年,周湘云65岁时驾鹤西去。之后周家后人也相继离开青海路上的旧居而散居各处。 1950年,花园住宅由华东局外贸机关租用,后来又成为上海市第五公费医疗门诊部,之后改为岳阳医院门诊部至今。 这也是青海路上留存至今唯一的一座昔日豪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