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次看到元芳弄三个字,以为也是和香粉弄一样,充满着民国胭脂鸦片味。我爸早些年学校安排去四明山采风写生,那个鸟不生蛋的地方,居然有位农民伯伯问香粉弄现在还好玩吗。
学生们很惊讶,美校所在地的香粉弄,除非是以前玩四马路的,上海本地人知道的也不多。当时的戴明德老师笑而不语,硬是以最快的速度给老头画了素描,速写头像一张又一张。可惜后来没有进一步的详细的攀谈,否则留存下来绝对是第一手民国采风的回忆。
先有元芳弄还是先有元芳洋行,已经很难搞清楚了,元芳洋行在先的说法坊间貌似了占上风。
英商元芳洋行,并不是一间我们今天概念中的写字楼。它像是一家综合性的堆货,更兼有办公,客栈于一体的楼宇。今天当我踏进从前的元芳洋行,还是以为它的过分漂亮与考究,成为为数不多而震撼的一栋建筑。
大楼由通和洋行设计,元芳洋行建造,1911年竣工。沪宁铁路局,安顺洋行等很多机构借住过此地,文化底蕴浓厚,有太多的重叠故事。可惜时过境迁,里面所有的一切今非昔比。
问了几位晒太阳的老者,有一位居然在在洋行做过,可惜回忆已经模模糊糊,答非所问了。有关元芳洋行前世今生的书面资料,也杳无音信无从查找。
元芳洋行的安妮女王风格的建筑,上海仅存不多。有机会去外滩扫街,最好能去瞄上一眼 ,地址 :四川中路126弄。
图片为元芳洋行宽敞的木结构楼梯,做工中西风格融为一体。天衣无缝的雕刻仿佛时间没有流逝,虽然草率的涂上了红漆,但剥落的油漆下面,厚重的包浆令人浮想联翩感慨万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