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喜欢老式照相馆里拍的照片。 上面会清清楚楚的留有墨印某年某月某地,虽然照片上写字收费是按字数算的。现在的照片基本没有时间可考,许多照片都回忆不起何时何地在哪里拍的。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古代中国人就有记手账的习惯,称作“手簿”。现在日本地铁上,经常能看到有人从包里掏出一个小本翻看或者记录,这种本子被称作“手帐”。日本辞典给出的定义: 经常带在身边,记载心想、要做、怕忘的各种事情的小型记事本。 它并非简单的记事本,是集日程安排、生活感悟、读书心得、消费收支,甚至百科大全为一身的超级手册,并配以精美的手绘插图,还会用彩色胶带、贴纸、印章等来装点。 我在向明高中读书时,还留意过文庙的旧照片。可惜留有文字又是空镜头的建筑少之又少,收藏只能作罢。 图片1乔儿布亚白色围巾的是我奶奶,怀里的孩子是我爸。后面一个是小舅的长女,另一个是大舅的最后一个儿子。据说后来这张照片一直被亲戚开玩笑说那天是爸爸和表姐定的娃娃亲。 我很好奇茂名路家门口复兴公园,里面有动物为什么大老远来这里拍照。回答是无锡的表姐来上海玩,顺便接了住在打虎山路大舅的孩子一起看动物园。从卢湾到虹口,再从虹口回家三个小孩一个大人肯定花费了一天时间。 这张照片当年怎么收费的不知道,电台前些日子征集60年代初虹口公园照片收获寥寥无几。 和平公园: 位于天宝路891号,大连路以西,大连路以南,新港路以北,天宝路以东。占地总面积为163401平方米。 前身是一片荒凉的小村落。有徐家宅、董家宅和翁家宅(亦称翁家巷)3个村落,南面为新港浜(1958年填浜筑为新港路),共有居民约120户,多以种菜为生。 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很多犹太人流亡中国上海的提蓝桥地区(当时和平公园属提篮桥地区)内有六个防空洞作为弹药库。 民国27年当地被圈作军事用地,构筑了6座钢筋混凝土防空洞作弹药库。以致形成池沼洼地23处,20世纪50年代中期,块区域一度被作为垃圾堆放场。 1958年榆林区、提篮桥区联合在此治理臭水浜,在此地为提篮公园筹建处。建园工程按照公园总体布局,在原弹药库仓库上堆土建成大小高低起伏的丘陵,将原有河道洼地改造为以聚为主、以分为辅的曲折水面并使之贯通全园。 大山前有宽阔的河面,水深2.5米左右,其中可划船处水深1.3米左右。 园中心河面设九曲桥、六角湖心亭,组成主次分明的湖景,增添水上游览的情趣。园西南设有小桥、流水、亭廊、假山、百花馆等。绿化种植设计方面,丘陵以常绿乔灌木为主,沿河道借用杭州西湖一株垂柳一株桃的设计,园路两侧植落叶乔木,以悬铃木为主。 公园三个大门内设三块大草坪,狮、虎、豹、熊等大动物笼舍在园中央,小兽和鸟禽等分散于全园。儿童乐园、溜冰场位于园西北。 1959年初完成。以提篮公园名称正式开放。后因园内塑造象征和平的大型石雕和平鸽,更名和平公园。 2020年12月和平公园实施闭园改建施工。 湖畔的风,天边的云,一张1961年和平公园留影照片,手账记录了那年茫茫烟水上,日暮阴云飞的美好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