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8年,李叔同携妻奉母迁居上海。 先是暂居卜邻里,加入城南文社后由好友许幻园邀去城南草堂同住。 他的儿子李端在《家事琐记》中回忆:先父于1898年奉母携眷去上海时,辞掉了我母俞氏的陪房廖妈妈,而带着王妈妈同行。在上海,她又看护了我们弟兄。《中外日报》广告有联系地址:法马路卜邻里第三弄。 20年代末,沙逊翻建卜邻里。他与黄金荣协商,共舞台迁爱多亚路(延安东路)大世界隔壁重建。旧址被拆除后由沙逊洋行投资改建的卜邻里,高大的石库门头内有宽敞的天井。弄内标准的老式石库门建筑,分列弄堂两侧。南北对通,另一个出入口在今人民路。 原有10幢,后因人民路拓宽,拆除了靠人民路那头的2幢房屋。 旧闻是李叔同住过这里。 不算太老的旧闻是389弄原有一个水塔,底部架空为社区的通道。49年后为解决民生,改造成民用住房结构复杂的空间系统。塔楼一户是祖孙三人,39㎡的空间承纳着一家人衣、食、住、行的所有内容。 因地制宜的居住空间一住就是几十年。居民自嘲:风景这边独好,现红砖居民区已经基本搬空。 水塔曾经是这一带最高的建筑,如今这里已经完成了整体征收。 新生,荣耀,消亡,其兴也忽,其亡也忽,卜邻里的记忆将永远留在上海人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