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丑年云南路美食街要搬迁了。 清同治四年辟建到19世纪70年代全程筑通。云南路包括云南南路、中路和北路,长1261米,南起大境路寿宁路,北迄延安东路。中路南起延安东路,北迄南京东路;北路南起宁波路,北迄芝罘路。 1906年《华商行号簿册》记载:云南南路商业营业只有6户。 1917年大世界游乐场建成和共舞台开张后,道路两侧的商店逐步增多。 1925年有50余户,其中饮食店、茶楼6户。随着附近里弄内陆续开设赌台、书寓、燕子窝等因素,因之商市日趋兴旺,除固定的茶馆、饭店外,穿街走巷的挑担和提篮小吃卖者逐步聚集,击梆叫卖。 1932年后大批难民进入租界,云南南路饮食摊与日俱增,摊主金龙在该路宁海东路口设羊肉摊。 1938年云南南路有商号104户,其中有金陵酒家、老胜和、三和楼、老正兴、真老正兴、同和园、丁香园、友好、国泰、小乐意、百乐门、西新、如意、富贵春、顺兴荣馆和鸿兴楼牛肉馆、福建面店、刘豫康绍酒店等18户。 1946年云南南路上有41个饮食摊,经营31个大类品种。有大饼、油条、粢饭、豆浆等4件点心。游客、观众看完戏后,到云南路吃夜宵,有些知名演员卸装后也常来光顾。早、中、晚、夜宵都有供应,尤其夜宵更为兴旺。 云南南路也成为旧上海颇有名气的小吃街。上海解放前夕,该路上的饮食摊店有70余户,饮食小吃有三和楼的京帮,金陵酒家的广帮,老正兴的本帮等各具特色,尤其饮食摊上,明炉亮灶,随意挑选,现烧现卖,价廉物美,品种繁多,各具地方风味。 上世纪五十年代,正值社会主义改造时期,云南路上的小摊贩们,联合起来成立了集体所有制的合作食堂,统一经营自负盈亏。六十年代后,这里的摊贩逐年减少,品种也越发单一,特色也渐渐消失。 1978年以前,在金陵路以北的云南路上,仅有七家饮食店。改革开放后,沉寂多年的云南路又回来了,人行道上又出现了一大批临时搭建的简易店铺,慕名而来的食客络绎不绝。 1991年黄浦区旅游节期间,创办了大世界美食街。从此,这条南起金陵东路,北到延安东路的云南路,就成了上海闻名的云南路小吃美食一条街。 2008年新增了洪长兴、德大、五芳斋、大壶春、燕云楼等,沪上老字号餐饮品牌。 魔都老马路一段辉煌的吃货历史,是几代上海人美好回忆。 乡下头送一只羊过来,摆在自家店门口,一片片肉披下来,再端上吃客们的餐桌,端上吃客们的餐桌,这种做法是原来国营店没有的。《繁花》里对热气羊肉的文字,读起来颇有味道: 半小时后,阿宝走进云南路一家热气羊肉店,叫了两斤加饭酒,一盆羊肉,一客羊肝,其他是蛋饺,菠菜等等。李李进来了,面色苍白,嘴唇干燥。阿宝一指菜单说,浑身发冷,现在可以补一补,来一盆羊腰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