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搬到东京已超过20年了,从来没有因为这个城市永不间断的发展与变化而感到疲倦。但另一方面,都市化却也导致我们很难在城市中看见真实的人性。

多年前,当我在西藏拍摄牧民生活时,他们与生态共存的生活方式深深冲击着我,我试图延续这种感动进而拍摄我所遇到的人们。以肖像作为摄影题材,与在西藏的感受经验比较,东京市民反而因为城市的快速便利而缺少了西藏人们自然散发出的某种气息。但真的是如此吗?

在努力观察东京后,发现共生在这个都市的人群总会散发着一种类似的光芒,这个信念促使我开始每天试图寻找那些隐身在都市的人们。直至现在,这个计画十年过去了,在我眼里人口稠密且永无止境扩展的东京就像是一个宏伟壮阔的生态系统。                                       

                                                                                                                                 --有元伸也

                                                                              采访/撰文 刘元博

元博: 有元先生你好,可否简单地向大家介绍一下自己?

有元:正式开始做摄影是在我20岁的时候,虽然以前也一直在持续拍摄,但是有意识地开始制作作品是在进入摄影学校学习之后。毕业之后我并没有工作,而是一边靠打工维持生计,一边在大阪的街头摄影。之后在印度、尼泊尔、西藏等地展开旅途并拍摄了一些列作品,25岁时移居东京,至今仍以东京为据点展开活动。

元博:为什么会对摄影产生这么强烈的兴趣呢?

有元:我小的时候很喜欢画画和做手工,高中以后自然将美术大学列为我的报考志向,但是我完全听不进去素描等艺考课程,偶然在县立图书馆翻看了内藤正敏的《东京:都市的黑暗幻视》(Tokyo: A Vision of Its Other Side),这打破了一个奈良的山村少年对东京的概念以及憧憬,我完全被摄影的力量所震撼了,也影响了我之后的发展方向。

26587646.jpg

元博:你个人比较喜欢的摄影师是谁

有元:我对很多摄影师的作品都感兴趣,受1960年代-1970年代美国的街头摄影的影响较深。Garry Winogrand, Lee Friedlander, Bruce Davidson, Diane Arbus等等都是我非常喜欢的摄影师,还有内藤正敏,最近我对中国的青年艺术家们也很感兴趣。

元博:拍摄《东京循环》的想法是来源于你之前拍摄西藏的经历,你试图在东京寻找和西藏类似的真实的人性,那你是怎么定义真实的人性的呢?或者说怎样的人你会认为他们值得拍摄?

有元:无论是西藏还是东京,我觉得“坚持自己,不随波逐流”是非常具有魅力的。他们不在意他人的视线也不将社会当回事,这种保持自己特性的人具有一种“生物与生俱来的力量”。从西藏人民身上感受到的是强烈的民族特性而《东京循环》中拍摄的人们身上有的是强有力的个人特性。

26587871.jpg26587872.jpg元博:我们看到你拍摄的西藏的作品中,人物的脸上似乎都包涵着一种温情,这与我们看到的东京拍摄的作品截然不同,这种差异性显然产生于不同的生态体系下,但你试图从这两个完全不同的地方中寻找一种相似的东西,你已经拍摄东京10年之久,你认为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它吸引你的地方在哪?

有元:西藏与东京的一切都非常不同,气候水土、生活方式、宗教信仰等等,可以说与东京是两个极端,但是同为人类,在生活上还是有相同的地方。而在《东京循环》这个项目中,我想要寻找的就是这种相同性并通过摄影表现出来。

东京人口众多,变化周期也非常快,是一个给人感觉非常繁忙的城市,我所拍摄的被写体中也有一些相对消极的形象,但是我正是从这样的一些地方感受到了东京的魅力。

26587686.jpg元博:你形容东京是一个巨大的华丽的生态系统,那么生态系统中还有很多其他事物,(在画册中只有为数不多的一些街头其他事物的照片)为什么会着眼于系统中的人,你觉得“人”在这个系统下扮演的是一种什么角色?系统下的其他配置(比如说街道)和人的关系是什么?

有元:从事摄影之时起我就一直在拍摄人物,至今,人物摄影也是我最感兴趣的部分,对于西藏这样的生态系统来说,人物只是处于大自然中的一部分,而东京这样的大都市,我认为“人”是这个生态系统的中心,现代都市和自然生态系统最大的不同在于,所有的建筑物以及基础建设都是人自身创造出来的。

元博:东京是一个每天都在变化的城市,而且变化的速度惊人,我也曾在东京生活过,不知道为什么,对东京,我总是有一种无法言说的恐惧感,我会时常看着看着它就迷失在它当中了,你是否也有过这种感觉?

有元:对于年少时生活在奈良县小山村中的我来说,东京是一个非常不同的存在,是我非常憧憬的城市,这种感觉就好像在大都市出生的人会憧憬田园生活一样。虽然我已经在东京生活了20多年,但却从没有感到满足也没有厌烦它。东京的生活似乎非常适合我,我从没有想过要离开这里。

26587786.jpg26587873.jpg 元博:你出生于大阪,我们一般来说,出生地的城市应该是你更加熟悉的,为什么没有拍摄大阪而是东京呢? 

有元:我出生在大阪,但是因为父母的原因年少时期经常搬家,中学开始一直生活在奈良县,步入社会之后又在京都生活,所以,现在我生活时间最长的城市就是东京了,所以我选择这里作为我的拍摄对象。

元博:你作品中所拍摄的人都非常乖张,奇特,或者相对边缘的人群,你说想要找的是一种真实的人性,为什么你会认为他们是真实的呢?

有元:在我的作品中登场比较多的是流浪汉、人妖、日本混血等社会当中的少数人群,我无法以他们的身份以及立场来看待事物。这也就是我所说的“不随波逐流坚持自己的人们与生俱来的生物的强大性”比如说在社会中多数情况会将流浪汉这一群体视为弱势群体,但是我会发出这样的疑问,如果我也处于他们的生活环境下是否能够生存?没有屋顶也没有墙壁,没有所有的电器,这种生活是非常苛刻的。他们在这种环境下能够继续生存下去,未尝不是一种生物与生俱来的强大。

26587875.jpg26587874.jpg元博:这部作品已经拍摄了有10年之久,是否还会一直拍摄下去,还会尝试去展开其他作品吗? 

有元:我会定期在东京的山区进行一些拍摄,目前也在展开观念类的摄影作品,预计在2018年发表这些作品。我认为都市的街头摄影是我作品的核心,所以会竭尽全力继续进行拍摄的。另外我对西藏以及中亚边境地区也非常感兴趣,以后可能会尝试去拍摄。

元博:为什么选择黑白摄影呢?

有元:我觉得对于我的作品来说,颜色信息是多余的,甚至可以说是画蛇添足。颜色的信息中多含有文化背景,时代背景等等。我想剔除掉这些背景信息,模糊掉“什么时候”“在哪里”这些因素。我追求的是不受时间影响的,永恒的,无边界的作品。

当然如果有必要的话我也会拍摄彩色作品。

26587876.jpg26587877.jpg元博:你会每年出版一本选集,但在这些选集中我看到了有关西藏的两本,一本彩色的一本黑白的,彩色这本非常不同,好像大环境的照片要更多一些,而你擅长的肖像拍摄似乎要少一些?

有元:西藏的彩色作品选集《ariphoto selection vol.7》(“ariphoto”是有元伸也的姓氏“ari”与“photo”的组合)是在2016年发行的,但其中的作品是在1998年拍摄的。当时为了整理黑白摄影集《西藏肖像 Portrait pf TIBET》多次到访西藏,拍摄了大量的以人物为中心,黑白的方形尺寸的作品,有些厌倦了一成不变的形式,为了与这本摄影集的视点有所不同,旅行中我又携带了一台Pentax 67相机,使用这台相机的意图是拍摄一些风景照片以及一些面部特写照片。之所以会出版20年前拍摄的作品,是因为这些作品所传达出的积极的势头与我现在的心境也非常符合,另外一直在做黑白摄影,我也想出版一本彩色的作品。

26587878.jpg26587879.jpg元博:还有一本更加特殊,拍摄的是昆虫,怎么会突然拍起昆虫呢?

有元:虽然我对“人”非常感兴趣,但是只观看“人”的话却无法完全看清楚“人”的本质,如果有其他物种的生物做比较的话,似乎更能够看清楚很多问题。我想要寻找一种与人类生态相差悬殊的物种,于是选择了同样生活在东京的昆虫。这些作品在东京都区域内的山区(奥多摩地区)拍摄的,也意图表现城市与山区的差异以及差距。

26587880.jpg元博:摄影集《东京循环》中,在大概一半的位置处采用了两页银色印刷将左右两部分的作品分离开了,这个设计是怎样考虑的呢?

有元:原因很简单,一直以来我使用的都是Rolleiflex 2.8F相机,我想让我的作品看起来有些变化,所以换了拥有超广角镜头的Hasselblad 903SWC相机,使用外接闪光灯进行盲拍,摄影集中,前后两部分的作品在版面设计以及图像尺寸上都有不同,前半部分的作品为了让观者可以一张一张慢慢欣赏,也保留了大量的余白(左右两页多数情况下保留一侧是空白),而对比看后半部分,为了让观看变得更有节奏,减少了余白,也使得两页图像看起来像是一个图像。

26587881.jpg26587882.jpg26587883.jpg

元博:摄影集中最后一张照片,你的影子也出现在了画面中,有一种你也已经被这个生态系统融入进来的感觉,那么为什么出现的是一个影子而不是你的肖像呢?

有元:我想以东京的城市观察者身份存在于这本摄影集中,你可以看到我的影子其实也出现在其他的一些照片中,希望大家从这些照片中可以感受到我是作为这个生态系统的观察者的姿态出现的,另外,拍摄自己的影子也是对我最喜欢的摄影师Lee Friedlander的致敬。

26587884.jpg元博:日本是一个非常注重肖像权的国家,那么你是怎样去进行拍摄的呢?有些照片中的人看起来很不好惹的样子。

有元:我的作品基本上是在和对方说明原因,对方了解的情况下拍摄的,至今还没有因为肖像权产生过什么纠纷。偶尔也会有一些情况是我先进行了拍摄,但一定会在拍摄之后向对方解释清楚。即便是现在我在和不认识的人搭话的时候还是会紧张,我想作品中融入了这份紧张感对于我的作品也是非常重要的。

元博:你都是在什么时候走上街头,会有偏好的时间段吗?为什么呢?只在新宿地区进行拍摄吗?

有元:没有工作的时候我每天都会去拍摄。最近经常是中午12点左右一直拍摄到傍晚,晚上没有怎么拍摄。拍摄的地点就是新宿,几乎没去过其他地方。这样的工作方式似乎已经成为我每日的功课了。

26587885.jpg26587886.jpg元博:当人们提到有元伸也的作品的时候,可能会有肖像摄影的这个印象,会对摄影师的创作定性,这有好处也有坏处,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有元:我的作品中也有风景摄影的作品,还有在山区拍摄的昆虫摄影作品,但是我的创作中心是人物摄影,所以并不会抗拒人们对我的这个印象。

《东京循环》这个作品发表之前,大家提到我可能会想到西藏系列,但是最近几年再提到我时大家想到的已经是东京系列了,我想也许只能通过我不断地制作发表作品来让观看者渐渐改变他们的印象。

元博:谢谢你的回答!

26587887.jpg



26587888.jpg有元伸也,1971年出生于日本大阪,作品《TOKYO CIRCULATION》曾获林忠彦奖以及日本摄影家协会奖;《西藏肖像》获得第35回太阳奖。

个人网站:http://arimotoshiny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