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7月28日月全食拍摄完全攻略
还记得今年1月份的天文奇观吗?夜空出现一轮超级月亮,同时出现了蓝月亮、红月亮和“天狗吞月”三种景象。7月28日将迎来本年度第二次月全食,这次月全食全过程是本世纪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
一、什么是月全食
1.月全食
月全食,是一种当月球运行进入地球的阴影时,原本可被太阳光照亮的部分,全部不能被直射阳光照亮,使得位于地球的观测者无法看到普通月相的天文现象。月全食发生在太阳、地球、月球恰好或者近似在同一条直线上,因此月食必定发生在满月的晚上。月全食全过程将分为半影食始、初亏、食既、食甚、生光、复圆、半影食终7个阶段。
图1:月全食产生的示意图
图2: 1月31日拍摄的月全食全过程(从右到左为半影食始到半影食终全过程)
2.7月28日月全食的整个过程
2018年7月28日凌晨将出现本年度第二次月全食,中国西部大部分区域可观测到月全食的全过程,中部和东部部分区域可观测到全部本影月食和部分半影月食过程,可观测到“红月亮”从西方地平线落下,东北部分区域可观测到部分本影月食和部分半影月食。
图3:可观测到月全食不同阶段的区域
此次月全食发生时,月球将位于远地点附近,看到的月亮将比上一次月全食的“超级红月亮”小约14%、亮度略暗,全过程持续时间是本世纪最长的,从7月28日1:15开始至7:29结束,全过程将持续6小时14分钟,从食即到生光的本影全食阶段将持续1小时43分钟。
此次月全食发生在夏季后半夜,月亮仰角较低且逐渐减小,直到月亮落入地平线以下。在中国大部分地区观测到的为半影食始到“红月亮”从西边落下地平线的过程,随着纬度的升高,月亮的仰角逐渐减小,建议找一片平坦无遮挡的区域观测,特别是在高纬度地区,食甚时月亮仰角较小。
图4为使用Planit app得到的北京、广州的月全食各阶段时间点和月亮仰角,从图中北京、广州的情况比较,可以看出纬度越低月亮仰角月越大,在北京可观测到半影食始到生光(月亮落入地平线下)的过程,在广州可观测到半影食始到接近复圆的过程。图5为使用Planit app 模拟使用全画幅相机配16mm镜头以10分钟为间隔拍摄的月全食序列,从图中看出在北京观测到的月亮仰角较广州要低。
图4:北京和广州月全食各阶段仰角
图5:使用Planit软件模拟16mm镜头间隔10分钟拍摄的月食序列
二、拍摄前期准备工作
拍摄之前的规划和思考反而比现场拍摄和后期修图更加重要,如果想拍到出彩的作品打动更多观众,请多做准备工作,前期多思考。拍摄前期做足准备,现场拍摄就会变得更轻松、更从容。
无论在光污染严重的繁华城市还是光线暗淡的偏僻乡村,夜晚抬头总能看到一轮明月高挂枝头。月亮的拍摄与其他天体的拍摄相比要容易很多,观测和拍摄月亮也不需要特殊的滤镜保护眼睛或相机,也不需要长途奔袭躲避光污染,只要带上一台可以手动曝光的单反或卡片机,再配上一个能够支撑相机稳定的三脚架,找一片空旷的区域即可观测拍摄。
1.地景选择
地球上的观测者看到的月全食过程是相似的,合适的地景是一张成功照片的关键,从图虫等摄影图片网站搜索关键字“月全食”,照片非常多,特别是今年1月31日拍摄的照片,拍摄的大多为红月亮,那些能够吸引观众眼球获得观众好评的,大多是“红月亮”配上合适的地景,地景可以是特色古建、标志性建筑或空旷的场地配合人物自拍。图6、7、8为图虫人气较高的几张月全食照片,图9为阿毛在拍摄银河的间隙天空飘来一缕薄云时的自拍,此次月全食计划在公园深入湖中的木栈道拍摄一组“红月亮”与人物的组合。
图6: 古建筑配红月亮(by张晏铭-情系京广线)
图7:月全食配标志性建筑(by Haru-Dan)
图8:月全食序列配合人像(by jazzzzzzzzy)
图9:银河下的自拍(by amao)
2.拍摄构图
月全食的拍摄题材很丰富,可以拍摄特定时间节点月亮,后期拼图记录月全食发生的全过程;也可以拍摄单个“红月亮”与地景对齐的创意照片;也可以拍摄一定时间间隔的月食序列,记录月全食的不同阶段;也可以拍摄月轨记录颜色、亮度变化;也可以尝试“红月亮”与其他天体的组合。下图为Planit APP模拟35mm全画幅相机配16mm、35mm、70mm、105mm、200mm、300mm、450mm、1000mm、2000mm拍摄的月亮,焦距越长拍摄的月亮在画面中越大。
图10:使用Planit APP模拟不同焦段拍摄月亮
月食序列和月轨拍摄类似,使用广角镜头以一定的间隔时间拍摄,后期使用ps堆栈,只是拍摄月轨比月食序列间隔时间短。下图为使用Planit APP模拟使用全画幅相机搭配16mm、24mm、30mm镜头间隔10分钟拍摄的月亮序列。
图11:Planit APP模拟在北京使用不同焦段拍摄的序列
3. 器材准备
月亮是离地球最近的天体,是除了太阳以外看到最亮的天体,在天气不是很晴朗、能见度不高的情况下,也可以观测到月亮。
拍摄月全食,相机轻微的晃动可能造成月亮模糊,首先要有一个稳定的三脚架固定相机,保持相机在拍摄时段保持绝对稳定。拍摄月亮序列还可以保证月亮与地景相对位置准确,方便后期堆栈。
其次,根据所要拍摄的题材来选择相机和镜头,拍摄月食全过程月亮序列或月轨,可使用全画幅机身配广角镜头,使用planit软件模拟在北京拍摄月亮序列,30mm以下焦距广角镜头可完整拍摄此次整个月全食过程;拍摄单张“红月亮”或月亮与建筑对齐的创意照片可使用长焦镜头,焦距不同画面中月亮的大小不等,焦距越长画面中月亮越大,也可使用画质较好的半幅机配合长焦镜头获得更大的月亮。1月31日使用Canon5d3和16-35mm 2.8L的组合每间隔5分钟拍摄一次记录月亮序列,使用Canon 60d和70-300mm的组合单张拍摄月亮,半画幅相机300mm焦距可等效全画幅相机480mm焦距,利用半画幅相机的这一特点来增距。
图12:Canon60d和70-300镜头组合使用300mm焦距单张拍摄后期拼图的红月亮(by amao)
图13:使用Canon5d3和16-35镜头24mm焦距间隔5分钟拍摄月亮序列(后期与地景合成by amao)
再次,还需要一个可编程预设定时拍摄的快门线。即使将相机固定在稳定的三脚架上,在按下快门的瞬间也会带来轻微的抖动造成拍摄画面模糊,使用快门线来触发快门是避免此种抖动最有效的办法。快门线的定时拍摄功能,可保证拍摄序列间隔时间相等,后期堆栈的月亮序列间距相同,看起来更为美观。
最后,可以准备一些辅助拍摄的器材,闪光灯可为自拍或地景补光,可使用较低感光度拍摄地景获得更好画质;手电筒或头灯可为拍摄过程提供照明,月亮处于地球本影时,夜晚会变得异常黑暗,在白天轻而易举完成的相机设置在完全黑暗的环境下可能花费很长时间,使用手电或头灯辅助照明来设置相机。使用绝缘胶布粘贴变焦镜头焦环可固定镜头焦距防止长时间拍摄因镜头自身重量发生焦距轻微变动,出现拍摄画面中月亮大小不一的现象。
4. 曝光参数
月全食的不同阶段月亮的亮度差异很大,从以往的实际拍摄中发现,满月与“红月亮”的曝光量相差约13ev,晴朗无云的夜晚月亮的正确曝光为感光度100、光圈8.0、快门1/250s,同样天气情况下“红月亮”的正确曝光为感光度6400、光圈4.0、快门1/15s。
天气条件不同,正确的曝光参数也不同,可结合现场拍摄的天气条件,在晴朗无云天气条件正确曝光参数基础上调整感光度、光圈、曝光时间的组合,减少曝光量,来获得合适的曝光。下图为NASA天文专家Fred Espenal经过多年拍摄总结出来的月食曝光指南,指南的上半部分为感光度与光圈的组合,下半部分为月全食不同阶段的参考曝光时间。从上半部分找到对应感光度,寻找相应的光圈值,光圈值所在列对应下半部分列中的为月全食不同阶段的参考曝光参数。为了便于使用曝光指南,在图中用蓝色标出了一组曝光组合,感光度为100、光圈为8.0时,满月时曝光时间为1/500s;月球进入地球半影时曝光时间为1/250s,月球部分进入地球本影时曝光时间分别是1/125s、1/60s、1/30s、1/15s、1/8s,月球完全进入地球本影时曝光时间为4s。
图14: Fred Espenal总结的月食曝光指南
以上图表中的曝光组合可作为拍摄曝光的参考,实际拍摄以此为基础,通过不同的感光度、光圈、快门组合使用相机的包围曝光功能,拍摄多张以保证获得最佳曝光量。
月球绕着地球自转,约2分钟移动1个月亮的直径,1s移动直径的1/120,焦距越长相对运动的感觉越明显,当月球进入地球本影时,月亮亮度很低需要的曝光量要大些,可采用提高感光度和缩小光圈值来减小快门速度,获得清晰的月亮。使用不同焦距拍摄月亮,出现拖尾现象的临界快门时间也不同,焦距越长拍出月亮不拖尾需要的安全快门时间越短。上一次月全食时,使用Canon60d机身+70-300mm镜头300mm端(等效全画幅焦距约为480mm)快门速度为1s拍摄月亮能看到月亮右侧有拖尾,使用Canon5d3机身+16-35mm镜头24毫米焦距快门速度为8s拍摄月亮拖尾不明显。使用长焦镜头拍摄时,提高机身感光度、减小光圈数值,红月时曝光时间最好不超过1s,以获得边缘清晰、细节突出的红月亮。
图15:24mm焦距8s和等效480mm1s拍摄月亮对比图
三、拍摄现场注意事项
一张好的风光照片,5分前期准备、2分现场拍摄、3分后期修图,选好地景、备好器材、掌握参数算是完成整个拍摄流程的50%,拍摄是对前期准备工作的验证,也是为后期修图拍摄素材。
月全食与日出、日落不同,错过这次全食要等到2019年1月21日才能再次出现,拍摄前可到预想的拍摄地踩点,查看拍摄现场发生月全食时月亮升起的位置是否有遮挡,拍摄地是否可方便到达,确认无误后静候月全食的到来。
此次月全食持续时间较长,拍摄当天带足存储卡和相机电池提前出发到达指定地点,特别像故宫角楼、上海外滩等热门机位务必要提前到达,预先架起三脚架占据有利机位。在太阳落山后的蓝调时刻预先拍摄地景,作为后期堆栈月亮序列和月轨的素材,预先使用相机实时取景功能放大10倍以上配合镜头手动对焦模式练习对月亮对焦,记录对月亮对焦合焦镜头焦环的位置,如果拍摄月亮序列或月轨的话用胶带固定焦环,防止在设置相机的过程中焦环移动,导致失焦。
实地查看天上云量和大气能见度,将相机的降噪功能和反光板预升功能开启,尝试满月的正确曝光参数,参考Fred Espenal总结的曝光指南在月食各阶段增减曝光量。
1月31日月全食发生时,当天晚上天上无云、能见度较好,基本上按照曝光指南给定的参数进行曝光,将1台相机设置为感光度200、光圈8.0、快门1/8s、镜头24mm焦距、高速连拍模式,包围曝光7张每两张曝光间隔2档,可编程定时快门线设置为间隔5分钟曝光30秒,使用微型脚架降低重心放于楼顶仰拍,由于未提前构图预测月亮发生全食时的位置,月亮生光阶段移出了相机拍摄范围,对相机仰角进行了调整,后期分别堆栈拼接形成月亮序列,拼接序列能看出月亮颜色变化过程,单个月亮细节较少。如果对画质有一定要求,建议至少使用35mm以上焦段进行拍摄,后期拼接出片。
拍摄月亮序列,相机要设置为包围曝光、高速连拍模式,快门线设置程序间隔定时曝光,关闭相机降噪功能、开启反光镜预升,切记快门线曝光时间一定要设置大于多张包围曝光时间总和。
使用超过200mm焦距长焦镜头,为了获得单张月亮边缘清晰、月面环形山细节清楚、画质较好的照片,建议相机设置低感光度配合赤道仪,增加曝光时间的方法来获得高质量的单张照片。
观测拍摄月全食整个过程大约需要5小时,夏季户外拍摄做好防蚊虫准备,天气炎热备好充足饮用水。
机会难得,这一次月全食是本世纪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食甚时间将持续1小时43分钟,这么长的时间可进行多种构图方式,尝试不同的曝光组合,错过这一次下一次全食要等到2019年。
以上是阿毛关于月全食拍摄的全部攻略,也算是下次拍摄的前期计划,如果有其他问题可留言或微信联系阿毛,微信:amaophotob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