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扎营,山东济南最大的棚户区,与热闹的济南火车站仅一墙之隔。相传明朝洪武年间已规模初具,也有说形成于清朝康熙年间或清道光年间,先有兵营驻扎,后有百姓定居,故名“官扎营”。近代建立了数家面粉厂,借工商河与火车站之利,1925年,济南商埠总局将官扎营至泺口之间的区域拓展为北商埠,这里就成了繁盛的贸易区。百姓多依铁路和粮栈为生,工资皆以小米结算。 官扎营有前街、中街、后街、西街这四条主街,隆怀巷、庆笙巷、通普巷、神槐巷、清泉巷等三十多条小巷穿插其中。百年老屋延续至今,和近代工业、商埠老建筑,交织成恍若隔世的景观,而简朴、和睦、互助的传统帮助这里的人们度过艰辛、贫困、躁动,似乎也到了尽头。 2009年,官扎营被列入城市改造的范围,根据规划将建设济南火车站北广场、商务、商贸以及学校等配套设施。这个济南市最大的棚户区改造项目,总共占地683亩。计划拆迁总户数5261户。片区内除成丰面粉厂内的四栋建筑作为工业建筑遗存予以保留设立济南民族工商业博物馆外,其他建筑将全部拆除。 人们怀着爱恨交织的心情离开这里。迎接他们的将是一片规整的现代住区,他们很快就会发现,他们得到了很多,也失去了很多。 我小时候曾经生活在这里,我知道这种心情。 2013年3月10日,一位老人从官扎营的废墟中经过,远处的高楼已经拔地而起.

2013年3月10日,一位老人从官扎营的废墟中经过,远处的高楼已经拔地而起.

2012年1月12日,94岁的闫少兰老人在家中收拾家务,她已经在这不到10平方的小屋中住了一辈子。

2012年1月12日,94岁的闫少兰老人在家中收拾家务,她已经在这不到10平方的小屋中住了一辈子。

2012年10月25日,永和7号陈来全的女儿在家中试穿婚纱,明天是她出嫁的日子。

2012年10月25日,永和7号陈来全的女儿在家中试穿婚纱,明天是她出嫁的日子。

2011年8月1日,正在拆除的侯家大院(建于民国时期),官扎营本地最好的中西合璧小洋楼。

2011年8月1日,正在拆除的侯家大院(建于民国时期),官扎营本地最好的中西合璧小洋楼。

2011年3月31日,位于官扎营后街废墟上的早市,由于住户的大量搬迁显得很萧条。

2011年3月31日,位于官扎营后街废墟上的早市,由于住户的大量搬迁显得很萧条。

2012年5月13日,一户留守人家晾晒的衣服和运动器械。

2012年5月13日,一户留守人家晾晒的衣服和运动器械。

2013年3月10日,保留下来成丰面粉厂制粉楼(1922年建),但文化环境已经消失。

2013年3月10日,保留下来成丰面粉厂制粉楼(1922年建),但文化环境已经消失。

-2012年5月24日,75岁的张桂英和外孙女在家中,每到周末,女儿都会带着孩子过来。

-2012年5月24日,75岁的张桂英和外孙女在家中,每到周末,女儿都会带着孩子过来。

2011年12月25日晚,后街基督教堂(1935年建),教徒们在欢度平安夜。

2011年12月25日晚,后街基督教堂(1935年建),教徒们在欢度平安夜。

2012年5月31日,前街140号的王和平老人悠闲地在坐在家门口纳凉。

2012年5月31日,前街140号的王和平老人悠闲地在坐在家门口纳凉。

2010年11月25日,永和巷10号的于秀明搬离居住多年的老宅。

2010年11月25日,永和巷10号的于秀明搬离居住多年的老宅。

2012年8月26日,一位居民在拆除的老屋前,拿着自家的门牌号留影纪念。

2012年8月26日,一位居民在拆除的老屋前,拿着自家的门牌号留影纪念。

-2015年1月6日,官扎营回迁户杨桂香来看新房,居民回迁的日子越来越近。

-2015年1月6日,官扎营回迁户杨桂香来看新房,居民回迁的日子越来越近。

-2015年2月16日,后街的居民赵俊英在挂红灯迎接新年,今年春节要在老房子里度过啦!

-2015年2月16日,后街的居民赵俊英在挂红灯迎接新年,今年春节要在老房子里度过啦!

2015年3月3日傍晚,官扎营已拆迁过半,只有几处孤零零的老房子里亮着灯光.。

2015年3月3日傍晚,官扎营已拆迁过半,只有几处孤零零的老房子里亮着灯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