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云端、周吉祥是一个人,他是明代正统年间的一个和尚,周云端塔是他的灵塔,而周吉祥塔则是他的衣冠塔。两座塔均建于明代,分别高15米、18米。 一位僧人拥有两座塔也不算稀奇,辽代法均和尚也是如此,但是法均和尚的灵塔与衣冠塔都在戒台寺内,两座塔咫尺之遥;而周和尚这两座塔一座在海淀大觉寺附近,另一座在房山孤山口村,用高德地图查了下距离,如果不走高速(那个年代也没有高速公路),两种方案分别是80.5千米、91.2千米。古人用华里,就是说两者相距在160~200华里。 为了探寻这其中的缘由,俺在网上看到了这样一篇文章《北京两处明代周吉祥塔考辨 -北京文博-北京市文物局网站-首都之窗 http://www.bjww.gov.cn/2004/7-27/3092.html》,文章中有一些考证与推断,大致内容是: 1、周斌(即周吉祥、周云端)是明代周太后的堂弟,周太后是明英宗皇帝的妃子,宪宗皇帝的生母,被尊为孝肃皇太后,昌平人;大致是因为这层关系,这位周和尚做到了主管全国佛教事务的官员,还兼任两处寺庙的住持; 2、在海淀、房山两地建塔是因为那里的土地是他所任住持的寺庙庙产; 3、有推断在他去世后僧众为了纪念,将他的舍利分葬两处,分别建塔。 且不去管这种推断是否成立,这是考古学家的事。一人两塔相距近200华里确是事实,是个很特殊的现象,是俺拍摄古塔仅见。在拍摄房山周吉祥塔的当天,还阴差阳错的拍到了另一座古塔—应公塔。2015年9月19日,俺的拍摄计划是云居寺塔及周吉祥塔,从云居寺出来已是中午,驱车沿周张路—龙下路前往孤山口村,山路没啥车,初秋的景色也甚美,一路顺利到达;向村民询问塔的位置,告诉俺顺小路走很快就能看到。果然很快就看到一座塔,但是却不能抵近拍摄。塔并不出奇,于是用长焦拍了几幅,准备离开时神差鬼使地回看了下拍摄效果(俺拍照片一般是不回放的),隐约见到“应公长老”几个字,不对呀?莫非另有其塔?重又返回村中打听,才找到这座周吉祥塔!呵呵,也算是意外收获吧! 前六福是云端塔,后六福是吉祥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