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三月七日,在沙湖道上赶上了下雨,拿着雨具的仆人先前离开了,同行的人都觉得很狼狈,只有我不这么觉得。过了一会儿天晴了,就做了这首词。

不用注意那穿林打叶的雨声,何妨放开喉咙吟唱从容而行。拄竹杖、穿芒鞋,走得比骑马还轻便,任由这突如其来的一阵雨吹打吧,不怕!春风微凉吹醒我的酒意,微微有些冷,山头初晴的斜阳却应时相迎。回头望一眼走过来的风雨萧瑟的地方,我信步归去,不管它是风雨还是放晴。

ef841f66041e449bb37fb11567589fce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宋代: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03b9e3cc03d6463ea839437c1745c5f3

一句“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就足以让人敬服。

c906deb13d1d444e9c73935c49fd9fec

词人生性达观,不为世俗所累,所以一场雨不足以让词人乱了阵脚。在词人眼中竹杖和芒鞋比车马要好得多,遇到大雨,不妨就下马,再披上一件蓑衣,就可在雨中自由地行走。这是何等的恣意和洒脱。

9c96e1e1748a4b23bd3a18941bb00c0c

1dd7cf2685b648bf8a4ba9e7e09eff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