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宝斋德进书法/标签/中国书法
-
我们先来看几幅古代书法名作中关于年份的写法: ▲王羲之《兰亭序》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 ▲颜真卿《祭侄文稿》 “维乾元元年,岁次戊戌,九月庚午朔…” ▲苏轼《前赤壁赋》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 古人写年份一般是“岁次某某”,而我们今天在书法农历落款时,写“辛亥年”“乙酉年”“戊戌年”者肯定会有。那么书法农历落款写“年”字,到底对不对? 北京杨中涛先生认为“年”和“岁”为同义词,古人可以写“某某岁”,那我们就可以写“某某年”。但其实,“岁”字和“年”字不是一个概念。一般都是前面的朝代的具体年号来标明年,后面干支来标明岁。 所以... -
1、不临碑帖、自己乱画一个人字写得好不好,涉及书法的审美原则问题。什么样的书法谓之好,这要有标准。中国书法尽管还没有绝对标准,却有着相对的审美法则。一幅优秀作品必须具备两大方面的基本水准:一是对传统的书法艺术继承水准;二是融入个人审美的风格水准。一幅优秀的作品一般具备两个方面的基本要求:一是对传统书法艺术的继承;二是融入个人的审美风格。不临帖,就是排斥传统,不继承传统的书法,在第一关上就失败了,还谈什么好不好。王羲之《寒切帖》2、选帖不慎、临帖不精对一种事物的好恶决定一个人的兴趣,兴趣会影响态... -
“势”在中国古典书论中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从最为单纯的一点一划,到每个字的字形结构以及相生相发的势脉关联,或者某种书体的风神意象,某个书家的风貌特征等等无不可以用“势”这一概念来描述。“书势”还是一个远较书法、书艺或者书道更为初始的概念。如此重要的概念,应有专文讨论,故不揣窳陋,略为申说。1形 势在古典书论中,卫恒的《四体书势》是较早的信而有微的篇章之一。其叙《草势》谓出于崔瑗,叙《篆势》谓出于蔡邕,,而《古文》与《隶势》则出于卫恒自述,其述《古文字势》曰:古无别名,谓之字势。可见卫恒时代论书以势... -
近世书家动辄以中锋为根本。如王蘧常说:“书法之妙,全在用笔,用笔之贵,又在用锋,用锋之要,则在中锋”。沈尹默先生则更进一步的强调说:“用笔之妙,无非笔笔中锋。”而白蕉先生则把中锋用笔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说:“用笔讲用中锋,是书法之宪法,是用笔之根本大法”。学书者遂亦步亦趋,不敢越雷池半步,务必要使笔笔中锋而行。 结果如何?书法随之成为狗啮枯骨之学,纵任点画布置工巧,线质却少见精妙变化。 尝闻才子徐海叹曰:古人线质之妙我辈已无法望其项背,但求空间布置而矣。失望者多以古人自幼习字为藉口,或以古人拥有日常书... -
赵孟頫――书赞 6张
-
2018-06-23 22:51今天发的帖子为鲜于枢行草书王安石杂诗《示元度》,鲜于枢功力扎实,悬腕作字,笔力遒健,同时代的袁褒说:"困学老人善回腕,故其书圆劲,或者议其多用唐法,然与伯机相识凡十五,六年间,见其书日异,胜人间俗书也。"此篇为"星墨阁书法"分享的第27篇图文,"星墨阁书法"会持续认认真真为各位喜爱中国书法、绘画艺术的朋友分享好的书法、书画内容,小编也非常爱好书法和绘画,每天坚持临帖一到两个小时,小编的愿望是用中国传统的书法和绘画艺术进一步提升国人的精气神。本文末尾附上《示元度》... -
名士桓彝见到4岁的谢安,说:“这孩子风采神态清秀明达,将来不会比东晋名士王承差。”不管谢安是谁,对于我们而言,他首先是个书法家。谢安谢安曾从王羲之学行书,书法非常出色,尤以行书为妙品。 后世米芾曾称赞他的书法“山林妙寄,岩廊英举,不繇不羲,自发淡古。”首先,谢安是王羲之的学生,他曾从王羲之学行书,进步很快。并且与王羲之建立了非常好的师生友谊。其次,唐孙过庭《书谱》记载历史上比较有名的谢安和王献之的故事: 谢安索善尺牍,而轻子敬之书。子敬尝作佳书与之,谓必存录,安辄题后答之,甚以为恨。 安尝问敬:“卿书... -
一、浓墨 古人作书多用浓墨,墨浓如漆,写在白纸上黑白分明,极其醒目。字迹清晰秀丽,神采外耀。浓墨易见其厚重、凝练、神韵尤佳,但非功力至深者不能达此妙用。清代刘墉有“浓墨宰相”之美誉,他博通经史,擅长丹青,墨迹临帖功力极深,他正是在丰腴、厚重的方面见其真力祢漫。二、淡墨 淡墨介于黑与白之间的一种间色,呈灰色调,给人以清远淡雅的美感。淡墨与用水的技巧密切相关。近代有不少书家喜用淡墨,用得好自然增强作品的表现力。清代王文治善用淡墨以表现萧疏秀逸之神韵,有“淡墨探花”“淡墨输株”之美誉。三、涨墨涨墨指的是过... -
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话:“一幅字写得好不好要挂到墙上才知道。”或“写完字挂起来才能知道到底好不好。”于是我们在每次临习之后把自己的字挂到墙上,才发现坐着看没啥毛病的字怎么一上墙就显得如此别扭?无奈赶紧拿下来,免得被别人看到。那么为什么从桌上挂到墙上能让本来顺眼的字变得不顺眼呢?原因就是:距离。从桌到墙人与纸面的距离变了,角度和感受自然也就变了。 说白了,一幅字能不能称得上好,其实就是看它能不能禁得起距离的考验。 考验一:笔画→结构我们伏案而书的时候离字和帖都比较近,可以看的到更多的细节,所以我们在书写... -
章法,广义上讲,是包括款式,狭义上讲,是指整幅作品的谋篇布局。 经营位置“意匠惨淡经营中”,的确如此,章法布局包括一点一画、结字、行气、全篇布白、落款钤印以及装裱。点画,结字在作品中只是一小局部,然而“一点或一字之规,一字乃终篇之准”,它要与整篇相配合,可以从以下九个方面谈谈本人之认识。一 定主、宾之序 书法创作当先从主体(正文的文字内容)入手, 主位既定,宾从就可以围绕主体生发,或藏或露,或即或离,目的总在丰富其空间,充实其层次,如众星拱月一般,烘托得主体形象愈见突出愈完美。 书法作品的文字内容,... -
西瓜《小品册页》十开之五)册页 纸本 墨笔 22cm×31.5cm 无年款 题款:杏子老民。 钤印:齐大(朱文)夏天怎么少得了西瓜,这硕大的果实,里面都是蜜汁,想想觉得神奇。齐白石的瓜,以冷逸写出,更添凉意。 丝瓜(《小品册页》十开之三)册页 纸本 墨笔 22cm×31.5cm 无年款 题款:四十年前寄幻堂。 钤印:木居士(白文)丝瓜二只,一盘菜。齐白石喜欢丝瓜,他曾在另一幅画有丝瓜的题款中写过喜欢丝瓜的原因,大致是丝瓜味道好,而且长得快,五六日就可以加餐。平常心画平常画,谁不是凡人?枇杷 托片 纸本 设色 34cm×34.5cm 无年款 题款:白石... -
书法入门是手上功夫,从零基础到能写一手好字,只要坚持不懈地练习,谁都有这个机会,卖油翁的“唯手熟尔”就是最好的解释。不过虽说“功到自然成”,但如果方法不对、走错路子,再努力都是无用功,离实现目标也只能是越来越远。总结起来,入门阶段的手上功夫,就在“勤、稳、活”三个字上面,下面具体分析。1 手要勤、多重复!熟能生巧,这是众所周知的道理。书法的手上功夫,也是要靠练才能熟的,这就需要一个“勤”字。你未必天天写,但要保持一个训练的量。须知道“业精于勤荒于嬉”,只有通过反复训练,才能形成手部的肌肉记忆,不论是笔画... -
王羲之草书欣赏《想弟帖》四种,收刻于《大观帖》、《澄清堂帖》、《玉烟堂帖》中。释文:想弟必有過理,得蹔寫懷。若此不果,復期欲難冀。臨書多歎。吾不復堪事,比成此書,便大頓。 南京大学藏翁方纲宋拓本 帖文中有二处历来有争议:即第二行的“复期”二字。“复”字有释为“后”、“役”两说;“期”字有释为“斯”者。当作“后期”为是。 帖文大意是:料想弟一定会经过彼地,暂且抒怀念之意。如误了如此时机,以后约会恐难以希求。临书多有叹息!我已经衰弱得胜任不了任何事情,写完此信,便感到极端的困顿。于此,王羲之写此信时身体状况格外糟... -
琴棋书画 2张
-
经典对联一副 4张
-
1技法准确性常听人说,某某书家的字“笔笔精到”“字字精到”。什么是“精到”?无非是说这个书家的字点画、结构、章法精确到位,合乎法度。 ①讲点画,就有个形象,尺度(粗细、长短)、轻重和使用上的准确度,不能随意涂抹。 ②讲结构,就有个点画搭配位置的准确性问题,要求其合乎重心、平正、匀称、呼应、参差、向背等法则。 书圣王羲之曾说过:“倘一点失所,如美人之病一目,一画失节,如壮士之折一肱,不可不慎也”。此言足见点画及其位置准确的重要了。 ③讲章法,就有个整体布局的准确性问题,要求布白得当,行气贯穿。另外题款、印章的... -
张金137837558 2018-06-17 05:251、要想气韵贯通,先要熟记内容。 2、贯气的办法,蘸一次墨要多写几个字,以求连贯,上一字结束,要立即做下一字的承接。如果笔中无墨另行蘸墨时,或以空中复笔,继续写来,或将下一字第一笔落墨。3、一个篇章若不是一笔书,字又多,可以分组完成之,但要注意折搭关系。分组或以墨尽而成之。字少的篇章,从落笔顺势而下,一气呵成。4、要干湿相对,不能干对干,湿对湿;要大小相对,不能以大对大,或以小对小。 5、行距要疏密一致,初学章法时,不要时疏时密。6、落款要与正文相协调,使人有整章感。7、... -
书法创造你用对纸了吗? 张金137837558 写字的人都知道宣纸。我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有宣纸的,反正古代貌似没有,比如王羲之和苏东坡那会儿。现在,我们经常见到,每个书法家家里都有很多宣纸,玩的狠的家里会有专门一个屋子放宣纸,据说宣纸放的年代越久越好用,是这样的,新的宣纸有火气,不好用。所谓放的时间长了,就是让宣纸松软一些,类似发酵线条,其实都是动作形成的。所谓的笔法,就是写字的动作。可是,如果你用同样的动作,但纸张不一样了,表现出来的线条形状也是不一样的,这里面就需要你根据纸张的生熟程度来调整速度。那... -
隶书创新的方法很多,特别是在当代,由于多元化文化的发展,书法家们越来越注重个性的张扬,再加上出土文物的丰富,可以借鉴和取法的资料日益增加,具体来说,当代隶书创作的异变现象主要有篆隶结合、造型奇特、融入行草、金石趣味、碑简杂糅等五个方面。1、篆隶融合我们知道,隶书是在篆书的基础上发展变化而来的,所以经常有讲“篆隶分不家”,“篆中有隶,隶中有篆”。当代书家时常以篆书的笔法和隶书的结构来进行创作探索,取得了通常状态下所得不到的艺术效果,增加了意想不到的审美情趣。篆隶结合是指将隶书和篆书结合在一起写,在用... -
草书要学就学王羲之最美之法帖 张金137837558 2018-06-13 07:48《初月帖》释文: 初月十二日,山阴羲之报。近欲遣此书,停行无人,不辨遣信。昨至此,且得去月十六日书,虽远为慰,过嘱。卿佳不?吾诸患殊劣殊劣。方陟道忧悴,力不具。羲之报。王羲之父名“正”, 为避父讳,“正月”书为“初月”。 首句‘山阴羲之报’,知此帖写于山阴。 山阴是会稽郡郡治所在地。 穆帝永和七年(三五一年) 王羲之赴山阴为会稽内史,其年四十九岁。 此帖当是其四十九岁以后所写。 是王羲之留存至今最好的书帖之一。 用笔、结字和章法都有章草的特点。 此书正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