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宝斋德进书法/标签/复古
-
《琴》琴诗:苏轼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棋》山穷水尽无舟舸,路转峰回别样天。方寸之间人世梦,三思落子亦欣然。《书》无芳无草也飘香,石砚研飞墨染塘。笔走龙蛇盘九曲,鸾翔凤翥舞三江。《画》春去桃花依旧在,人来燕雀自然游。古今中外千年景,化作窗前一叶舟还有很多关于《琴棋书画》的经典诗篇:《琴》知音一曲百年经,荡尽红尘留世名。落雁平沙歌士志,鱼樵山水问心宁。《棋》无声无息起硝烟,黑白参差云雨颠。凝目搜囊巧谋略,全神贯注暗周旋。《书》庐山峻岭隐深处,人面桃花映... -
-
-
1 “春风大雅能容物,秋水文章不染尘”此联乃清朝邓拓自题于书房的楹联 春风有包容接纳万物的博大情怀,文辞笔墨如秋水一般,不沾染半点世俗尘埃。 何等气度,何等清高。诗词有大雅的风格,如春风一样包万物;文章像秋水一样明净,超凡脱俗.深层意义是指作者的胸怀、修养都达到极高境界,人无俗骨,则一言一行无俗气,写诗、作文也一样超逸出尘,不同俗流.2 “万丈红尘三杯酒,千秋大业一壶茶”茶和酒作为两个完全不同的事物,具有截然不同的特点。酒,浓烈,奔放,饮后使人更加感性。在中国,北方人更爱喝酒,有事喝酒,没事也爱喝酒。酒在北方人... -
-
《琴诗》【作者】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汉族,眉州人。北宋诗人、词人,宋代文学家,是豪放派词人的主要代表之一,“唐宋八大家”之一。在政治上属于旧党,但也有改革弊政的要求。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琴与手指对于琴声都是不可或缺的。这并不是说,琴与手指对于琴声的作用是平分秋色的。不同的条件下,它们的作用是有区别的。面对同样的客观事物,审美修养高的人更容易发现它的美的性,并与之感应、交流,从而产生美。当然,客... -
5“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可谓承上启下,将全词连接得天衣无缝。“江山如此多娇”承上,总括上片的写景,对“北国风光”作总评;“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启下,展开对历代英雄的评论,抒发诗人的抱负。这一过渡使全词浑然一体,给人严丝合缝、完整无隙的感受。祖国的山河如此美好,难怪引得古今许多英雄人物为之倾倒,争着为统一天下而奋斗。一个“竞”字,写出英雄之间激烈的争斗,写出一代代英雄的相继崛起和衰落的经历。“折腰”的形象,展示了每位英雄人物为之倾倒的姿态,并揭示了为之奋斗的动机。沁园春·雪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 -
-
-
-
-
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汉族江右民系,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著名文学家、爱国诗人、官员,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南宋四大家”、“中兴四大诗人”,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官至宝谟阁直学士,封庐陵郡开国侯,卒赠光禄大夫,谥号文节。杨万里一生作诗20000多首,但只有4200首留传下来,被誉为一代诗宗。1 读书作者:杨万里原文:读书不厌勤,勤甚倦且昏。不如卷书坐,人书两忘言。兴来忽开卷,径到百圣源。说悟本无悟,谈玄初未玄。当其会心处... -
-
此诗描写的是夏日江南田野水边的景色,《桑茶坑道中》是宋代诗人杨万里的诗作,全诗如下:晴明风日雨干时,草满花堤水满溪。童子柳阴眠正着,一牛吃过柳阴西。雨后的晴天,风和日丽,地面上的雨水已经蒸发得无踪无影,小溪里的流水却涨满河槽,岸边野草繁茂,野花肆意开放。堤岸旁的柳阴里,一位小牧童躺在草地上,睡梦正酣。而那头牛只管埋头吃草,越走越远,直吃到柳林西面。此诗作于宋光宗绍熙三年(1192年)。杨万里六十六岁。当年朝廷下令于江南诸郡行使铁钱会子,杨万里上书谏阻,不奉诏,得罪宰臣,因而改任赣州知州,杨万里未... -
-
-
-
《发上等愿》:“发上等愿,结中等缘,享下等福;择高处立,寻平处住,向宽处行。”今天,把我写的《发上等愿》书法作品,请老师批评:这幅对联正是清代儒将左宗棠题于江苏无锡梅园的诗句这两句话的意思就是凡事都要有一个好的开端,若想建功立业,首先要给自己制定一个远大的目标,追求越高,自身成长也会越快!“结中等缘”,是指交往有度,既不拒人千里,也不过分亲密。“寻平处住”,则形容为人低调,虽已身负盛名,却与人平等相处。“享下等福”,有惜福之意,形容大丈夫能屈能伸,吃苦耐劳,更懂得在生活上严格要求自己。“向宽处行”,是指... -
-
苏轼苏轼(1037─1101)宋朝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出身于有文化教养的寒门地主家庭。祖父苏序是诗人,父苏洵长于策论,母程氏亲授以书。嘉祐二年(1057)参加礼部考试,中第二名。仁宗殿试时,与其弟苏辙同科进士及第。因母丧回蜀。秋兴三首宋代:苏轼野鸟游鱼信往还,此身同寄水云间。谁家晚吹残红叶,一夜归心满旧山。可慰摧颓仍健食,此生通脱屡酡颜。年华岂是催人老,双鬓无端只自斑。故里依然一梦前,相携重上钓鱼船。尝陪大幕今陈迹,谬忝承明愧昔年。报国无成空白首,退耕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