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宝斋德进书法/标签/室内设计
-
秋去了,冬来了,叶落尽,人客居,孤寂唯有禅月相伴,因而对季节变化感触颇多。等到秋风吹尽旧院的树叶树茎的时候,秋天也就尽了,也就该到冬天了。树叶黄了,枫叶红了的时候我还客居他乡,夜里稀疏残灯加上半轮残月,今晚比昨晚还寒冷啊。全诗:秋风吹尽旧庭柯,黄叶丹枫客里过。一点禅灯半轮月,今宵寒较昨宵多。民间习俗迎冬 立冬与立春、立夏、立秋合称四立、古代社会中是个重要的节日。过去是个农耕社会,劳动了一年,利用立冬这一天要休息,顺便犒赏一家人的辛苦。谚语“立冬补冬,补嘴空”就是最好的比喻。古时此日,天子有出郊迎... -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作者: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6尺对开的横幅:4尺整张的:3尺整张的: -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出自唐代李白的《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揽 一作:览;明月 一作:日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销愁 一作:消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译文弃我而去的昨天,早已不可挽留。乱我心绪的今天,使人无限烦忧。万里长风,送走行行秋雁。面对美景,正可酣饮高楼。先生的文章颇具建安风骨,又不时流露出小谢诗风的清秀。我... -
1 “春风大雅能容物,秋水文章不染尘”此联乃清朝邓拓自题于书房的楹联 春风有包容接纳万物的博大情怀,文辞笔墨如秋水一般,不沾染半点世俗尘埃。 何等气度,何等清高。诗词有大雅的风格,如春风一样包万物;文章像秋水一样明净,超凡脱俗.深层意义是指作者的胸怀、修养都达到极高境界,人无俗骨,则一言一行无俗气,写诗、作文也一样超逸出尘,不同俗流.2 “万丈红尘三杯酒,千秋大业一壶茶”茶和酒作为两个完全不同的事物,具有截然不同的特点。酒,浓烈,奔放,饮后使人更加感性。在中国,北方人更爱喝酒,有事喝酒,没事也爱喝酒。酒在北方人... -
说到杜牧的《山行》我们都知道:远上寒山石径斜........你知道这首吗?《山行》【唐】杜牧家住白云山北,路迷碧水桥东。短发潇潇暮雨,长襟落落秋风。有人说这首《山行》好过那首《山行》。尤其是落落秋风吹长襟,极富画面感,遗世独立的孤独感扑面而来。家住在白云山的北边,却在碧水桥东迷路了。稀疏的短发曝露在夜晚的小雨中,身上的长衫被秋风吹得随风飘摇。山行唐代: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生处 一作:深处)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沿着弯弯曲曲的小路上山,在那生出白云的地方居然还有几户人家。停下马... -
-
1 红叶晚萧萧,长亭酒一瓢。许浑《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 / 行次潼关逢魏扶东归》红叶晚萧萧,长亭酒一瓢。残云归太华,疏雨过中条。树色随山迥,河声入海遥。帝乡明日到,犹自梦渔樵。开头两句,诗人先勾勒出一幅秋日行旅图,把读者引入一个秋浓似酒、旅况萧瑟的境界。然而诗人没有久久沉湎在离愁别苦之中。中间四句笔势陡转,大笔勾画四周景色,雄浑苍茫,全是潼关的典型风物。“帝乡明日到,犹自梦渔樵”。本来,离长安不过一天的路程,作为入京的旅客,总该想着到长安后便要如何如何,满头满脑盘绕“帝乡”去打转子了2 饮酒·其五魏晋:陶... -
春日偶成:是一首即景诗,描写春天郊游的心情以及春天的景象,也是一首写理趣的诗,作者用朴素的手法把柔和明丽的春光同作者自得其乐的心情融为一体。开头两句写云淡风轻、繁花垂柳,一片大自然的郁勃生机;第三句是诗意的转折和推进,第四句更进一步说明自己并非学少年偷闲春游,它所要表达的是一种哲理,以及对自然及宇宙的认识春日偶成宋代:程颢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春日偶成》的译文云儿淡,风儿轻,时近春日中午,傍着花,随着柳,我向河岸漫步。这惬意的春游呀,人们并不了解,... -
-
作者:白居易 朝代:唐代欲悟色空为佛事,故栽芳树在僧家。 细看便是华严偈,方便风开智慧花。大意:为解即色是空理,便将芳树种僧家。一花一句华严偈,方便风催开智慧花极富禅趣,他将深奥的华严义理赋予一株芳树,在审美的愉悦中,得到了禅悟芳树上花朵千万,实际上此生彼灭一日不同于一目,花期一过,绿叶浓荫,一年又复一年。年年同而年年异。这就是不生不灭、不增不减、不有不无的禅理。于是,喧嚣中见出寂静,艳丽里看出寂灭。由此看来,每朵花不都蕴含了无边智慧。 -
兰亭集序 / 兰亭序魏晋:王羲之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 -
韦应物韦应物(737~792),中国唐代诗人。汉族,长安(今陕西西安)人。今传有10卷本《韦江州集》、两卷本《韦苏州诗集》、10卷本《韦苏州集》。散文仅存一篇。因出任过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诗风恬淡高远,以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秋夜寄丘员外(怀君属秋夜)原文:#魅力书法秀#【秋夜寄丘员外】 怀君属秋夜, 散步咏凉天。 山空松子落, 幽人应未眠。译文怀念您啊,在这悲凉的秋夜;我独自散步访咏叹凉爽的秋天。空山寂静能听到松子落地声,我想您也在思友而难以成眠 -
心中若有桃花源,何处不是水云间?成佛无须菩提叶,梧桐树下亦参禅.明月清风谁与共,高山流水少知音."心中若有桃花源"和“bai 成佛无须菩提叶”是在强调人的主观动能性,就是说一个人如果能够象贪爱异性那样主动追求,任何的云水间就都能成为自己的桃花源!就是在象征着招引凤凰的梧桐树下都能成就佛陀的果位!众生都具佛性,执迷六道受污染。去除污浊,则见本性。佛菩萨如当空明月,我心正如一潭水。水静则月明,水动则月斜。波涛汹涌则不见月。心若止水,月就自然出现。“明月清风谁与共,高山流水少知音。”是在就象明月、清风一样非... -
卧闻岳阳城里钟,系舟岳阳城下树。出自宋代欧阳修《晚泊岳阳》卧闻岳阳城里钟,系舟岳阳城下树。正见空江明月来,云水苍茫失江路。夜深江月弄清辉,水上人歌月下归;一阕声长听不尽,轻舟短楫去如飞。祖咏《苏氏别业》别业居幽处,到来生隐心。南山当户牖,沣水映园林。屋覆经冬雪,庭昏未夕阴。(屋 一作:竹)寥寥人境外,闲坐听春禽。王湾《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青山外 一作:青山下)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
春江花月夜唐代张若虚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望相似 一作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昨夜闲潭梦... -
饮酒·结庐在人境作者: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陶渊明(352或365年—427年),名潜,字渊明,又字元亮,自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人。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最末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译文将房屋建造在人来人往的地方,却不会受到世俗交往的喧扰。问我为什么能这样,只要心志高远,自然就会觉... -
唐代:李白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倾耳听 一作:侧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不足贵 一作:何足贵;不愿醒 一作:不复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古来 一作:自古;惟 通:唯)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 -
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唐代:李白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相携及田家,童稚开荆扉。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欢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挥。长歌吟松风,曲尽河星稀。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译文傍晚从终南山上走下来,山月一直跟随着我归来。回头望下山的山间小路,山林苍苍茫茫一片青翠。偶遇遇斛斯山人,携手同去其家,孩童急忙出来打开柴门。走进竹林中的幽深小径,树枝上下垂的藤蔓拂着行人衣裳。欢言笑谈得到放松休息,畅饮美酒宾主频频举杯。放声高歌风入松的曲调,一曲唱罢已是星光稀微。我喝醉酒主... -
临帖作品:1 一个书法学习者首先要知道《自叙帖》是在什么情况下创作的,心情是什么样的? 《自叙帖》是怀素叙述身和抵达长安以及和文人名士对他的评价三部分。 从开头“怀素家长沙,幼而事佛,经禅之暇,颇好笔翰”这一段中,我们可以看到字写得比较严谨、端庄,反映作者的心情还趋于平稳、安静,处于以蓄待发状态之作。2 从你的作品整体看上去很流畅,感觉到了有4到5年的功底,也懂得墨色的变化了。3 你的笔法上大部分没有按照帖的入笔临写,如:起笔和入笔角度都是没有按照帖意;4 速度藏露也没有按照原帖书写;如右上角的... -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出自宋代陆游的《冬夜读书示子聿》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解释:古人做学问是不遗余力的,往往要到老年才取得成就。从书本上得来的知识,毕竟是不够完善的。如果想要深入理解其中的道理,必须要亲自实践才行。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赞扬了古人刻苦学习的精神以及做学问的艰难。说明只有少年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竭尽全力地打好扎实基础,将来才能成就一番事业。这是一首教子诗,诗人在书本与实践的关系上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间接经验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