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宝斋德进书法/标签/张德进书法
-
清平乐·村居宋代:辛弃疾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亡 同:无)译文草屋的茅檐又低又小,溪边长满了翠绿的小草。含有醉意的吴地方音,听起来温柔又美好,那满头白发的是谁家的公婆父老?大儿子在溪东边的豆田锄草,二儿子正在家里编织鸡笼。最喜欢的顽皮的小儿子,他正横卧在溪头草丛,剥着刚摘下的莲蓬。一幅普通常见的农家景象,老人休息,孩子们做农活,古时候农村孩子较多,一般都会偏心一些最小的孩子,小家伙恃宠而骄偷懒玩耍。一家其乐融... -
《三上北高峰》 三上北高峰 杭州一望空 飞凤亭边树 桃花岭上风热来寻扇子 冷去对美人 一片飘飘下 欢迎有晓莺主席三上北高峰,都在他第一次来杭州那段时间。根据主席不走回头路的习惯,这三次我们分别从北高峰的正面和东、西两侧爬上去,再从不同方向下山的。主席为什么对北高峰特别感兴趣,连去三次?我分析是北高峰乃杭州近郊最高的山峰,主席喜欢登高望远,站在北高峰顶,放眼远眺,湖光潋滟、山色空蒙,涛涛钱江、烟波浩渺。主席诗人气质,对这景色的感受肯定和常人是不大一样的。杭州人文景观丰富多彩,三潭印月、苏堤春晓、平湖... -
李流芳(1575~1629)明代诗人、书画家。字长蘅,一字茂宰,号檀园、香海、古怀堂、沧庵,晚号慎娱居士、六浮道人。歙县(今属安徽)人,侨居嘉定(今属上海市)。三十二岁中举人,后绝意仕途。他以苏轼为模范,取苏字扁平的形体,而去其丰腴及天真烂漫,改为细劲坚挺的笔道,于是筋骨隽峭,风神一变,正如行家所评:能得苏字精髓,又具自家面目。 -
敬爱的周总理是位大诗人,他文学功底深厚,热爱写作,早年有感而发,写过一些诗歌,后因事务忙,就很少再写,现存的他的诗,十分罕见下面我们仔细体会属于这位男人的才情吧春日偶成 · 周樱花红陌上,柳叶绿池边。燕子声声里,相思又一年。 -
布袋和尚播秧诗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心地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这首诗告诉我们:从近处可以看到远处,退步也可以当作进步.常人有一种倾向:看高不看低,求远不求近.譬如:某人学问比我渊博,就尊重他;某人钱财比我富足,就巴结他.如果此人条件比我差,就不予理会.殊不知道:“登高必自卑,行远必自迩”的道理.禅师们观看这个世界与常人就有显著的不同,譬如诗中说:“低头便见水中天”,就是要我们虚怀若谷低下头来,才能真正的认识自己,认识世界.唐代的布袋和尚总是满面笑容,一颗慈悲心将佛光普照到芸芸众生身上,给所有身处... -
《七律·长征》是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写于1935年10月,当时中央红军越过岷山,长征即将结束。回顾长征一年来所战胜的无数艰难险阻,他满怀喜悦的战斗豪情。全诗为: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译文红军不怕万里长征路上的一切艰难困苦,把千山万水都看得极为平常。五岭山脉绵延不绝,可在红军眼里不过像翻腾着的细小波浪;乌蒙山高大雄伟,在红军眼里也不过像在脚下滚过的泥丸。金沙江浊浪滔天,湍急的流水拍击着高耸的山崖,... -
孔子名句:天地之道,可一言而尽也:其为物不贰,则其生物不测,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句意:天地的法则用一句话就可以概括,它自身诚一不贰,化育万物,不可测度。天地的法则是:广博,深厚,高超,精明,悠久,长远。今日的天是由很多明亮的物体组成的,成为无边无际的天空,有太阳,月亮和星系不停的运动。它覆盖着万物。现在的大地,由一小撮土堆积起来的。但它广大深厚。它载着三山五岳而不觉沉重,振动江河大海也不泄漏,大地上的万物都由它承载。再说这山,是由许多拳头大小的石头垒起来的。但它高大... -
六祖惠能大师的一个四句偈菩提偈·菩提本无树菩提偈:惠能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佛性常清净,何处有尘埃!惠能完整诗篇:菩提偈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佛性常清净,何处有尘埃!身是菩提树,心为明镜台。明镜本清净,何处染尘埃!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菩提只向心觅,何劳向外求玄?听说依此修行,西方只在目前!菩提原本比喻智慧,明亮的镜子比喻清静心。本来清静,哪里会染上什么尘埃?关于这四句偈语的来历是这样的,一日,五祖弘忍把座下弟子都叫过来,让大家各做一首偈语,并说谁做的偈语有悟性... -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出自宋代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何似 一作:何时;又恐 一作:惟 / 唯恐)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 -
登飞来峰[宋] 王安石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飞来山 一作:飞来峰)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只缘 一作:自缘)【大意】飞来峰上耸立着高高的宝塔,我听说在这里鸡鸣时分就可以看到太 阳升起。我不害怕浮云遮住远眺的视线,不畏惧前路上的奸佞小人,只 因为我已经站在最高的地方。 -
白云泉唐代:白居易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译文天平山腰泠泠流淌着白云泉,天上白云自在舒卷,泉水自流悠闲。白云泉啊,你又何必奔流飞泻到山下去,给原本多事的人间在添波澜。 此诗描绘了一幅线条明快简洁且充满生机活力的淡墨山水图,借此来表达诗人渴望能早日摆脱世俗的一种坦荡淡泊的情怀。全诗风格平淡浑朴,采取象征手法,写景寓志,以云水的逍遥自由比喻恬淡的胸怀与闲适的心情,用泉水激起的自然波浪象征社会风浪,言浅旨远,意在象外,寄托深厚,理趣盎然。诗人写泉水不侧重刻画... -
春夜洛城闻笛 / 春夜洛阳城闻笛唐代: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这首诗是唐玄宗开元二十二年(734年)或二十三年(735年)李白游洛城(即洛阳)时所作。洛阳在唐代是一个很繁华的都市,时称东都。当时李白客居洛城,大概正在客栈里,偶然听到笛声而触发故园情,因作此诗。译文是谁家精美的笛子暗暗地发出悠扬的笛声,随着春风飘扬,传遍洛阳全城。在这客居之夜听到《折杨柳》的曲子,谁又能不生出怀恋故乡的深情?“此夜曲中闻折柳”,今夜,缥缈的笛乐中,我听到了思乡怀亲的《折杨柳》。... -
赐萧瑀作者:李世民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勇夫安识义,智者必怀仁。译文在狂风中才能看出草的坚韧,在乱世里方能显出忠臣的赤诚之心。一勇之夫怎么懂得为公为国为民为社稷的正义的道理,而有智慧的人,必定心中怀有仁爱。公元627年,李世民登基,封萧瑀为宰相。但由于萧瑀性情刚直,李世民便把萧瑀改任太子太傅。萧瑀毫无怨言,来到东宫任职,辅导太子十分尽职,李世民对他对太子的教导十分满意,于贞观九年(公元653年),封萧瑀为“特进”,参预政事,并赠此诗给他,还说:“卿之忠直,古人不过。”这首诗盛赞萧瑀的仁德。前两句写识... -
打开百度App,看更多图片《诫子书》的主旨是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怠惰险躁。文章概括了做人治学的经验,着重围绕一个“静”字加以论述,同时把失败归结为一个“躁”字,对比鲜明。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全文通过智慧理性、简练谨严的文字,将普天下为人父者的爱子之情表达得非常深切,成为后世历代学子修身... -
怀素的草书被书史称为“狂草”,其用笔圆劲有力,奔放流畅,一气呵成,和张旭齐名。为了学习书法,怀素拜邬彤为师。后又游历中州,向颜真卿等书法家学习笔法,获取了很多有关书写草书的真谛。陆羽撰写《僧怀素传》,只记载到他与颜真卿切磋书艺为止,之后的事情,可能是由于二人分离,相互之间不通音讯,陆羽也就无法记叙下去了释文:人人送酒不曾沽 终日松间挂一壶 草圣欲成狂便发 真堪画作醉僧图怀素学书情形,称他不拘小节,饮酒以涵养性情,以至寺壁里墙、衣裳器皿,到处都有书写的字迹。他因贫穷无纸可书写,就种植了万余棵芭蕉,以... -
赵孟頫行草《宗阳宫帖》释文:孟頫记事再拜。彦明郎中乡弟足下。前者所言宗阳宫借房。请任先生开讲。今已借得门西屋两间。彦明疾早择日收拾生徒為佳。想吾弟必不迟了也。专此不宣。 十月十三日。孟頫再拜。此帖是赵氏任江浙儒学提举时写给属吏之信札。据方家 评介,此札笔力厚重,笔法精美,当是赵氏五十岁左右时书写。下面我来临帖:孟頫记事再拜。彦明郎中乡弟足下。前者所言宗阳宫借房。请任先生开讲。今已借得门西屋两间。彦明疾早择日收拾生徒 -
-
当代著名书画家、教育家、古典文献学家、鉴定家、红学家、诗人,国学大师,启功先生的一副对联。意思是:一个人立身处世,往往因追逐虚荣“浮名”所累,自投泥潭而不能自拔,其苦实不堪言;做人之道,要保持自己的“本色”和“本善”是很难很难的,进入社会最难的是用自己的本来面目做人。启功先生受业于著名史学家陈垣先生,专门从事中国文学史、中国美术史、中国历代散文、历代诗选和唐宋词等课程的教学与研究。他执教六十余年,在中国古典文学教学与研究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为国家培育了一大批古典文学的教学与研究人才。拒浮名、保本... -
杜秋娘原是润州(镇江)人,江南女子的秀丽与文采她身上尽数体现。她十 五岁时,镇海节度使李锜以以重金将她买入府中为歌舞妓。杜秋娘杜秋娘不满于只表演别人编好的节目,自己谱写了一曲“金缕衣”,声情并茂地唱给李锜听: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 年时。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此诗正合了李锜之意,当时就把她纳为侍妾。唐德宗驾崩,李诵继位为顺宗,在位仅八个月就禅位给儿子李纯,是为唐宪宗。唐宪宗试图削减节度使的权利,李锜不满,举兵反叛,在战乱中被杀,杜秋娘入宫为奴,仍旧当歌舞姬。有一次杜秋娘为宪宗表演了“金... -
我的《兰亭序》为什么就这么难看呢?王羲之《兰亭序》到底好在哪里?关于兰亭,实在是有好多东西要说。不知道题主知不知道上个世纪所谓的兰亭论辩,郭沫若和高二适,围绕兰亭真伪的问题撕了好长时间,最后都惊动了毛泽东。由于地下出土了很多魏晋墓志,包括王羲之的叔兄弟王兴之的墓志,由于墓志上的书体跟兰亭的墨迹相差实在太远,还处于隶书楷书过渡阶段的样子,所以郭沫若认为,当时不可能出现兰亭这样成熟的行书,郭认为,兰亭更像是出自王羲之的七世孙,智永和尚之手。如果题主有兴趣的话,可以搜搜智永的真草千字文,跟兰亭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