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宝斋德进书法/标签/插图
-
-
-
戴复古《江村晚眺》 5张
-
-
-
-
-
秋去了,冬来了,叶落尽,人客居,孤寂唯有禅月相伴,因而对季节变化感触颇多。等到秋风吹尽旧院的树叶树茎的时候,秋天也就尽了,也就该到冬天了。树叶黄了,枫叶红了的时候我还客居他乡,夜里稀疏残灯加上半轮残月,今晚比昨晚还寒冷啊。全诗:秋风吹尽旧庭柯,黄叶丹枫客里过。一点禅灯半轮月,今宵寒较昨宵多。民间习俗迎冬 立冬与立春、立夏、立秋合称四立、古代社会中是个重要的节日。过去是个农耕社会,劳动了一年,利用立冬这一天要休息,顺便犒赏一家人的辛苦。谚语“立冬补冬,补嘴空”就是最好的比喻。古时此日,天子有出郊迎... -
1 李世民对生活的百字箴言耕夫碌碌多无隔夜之粮,织女波波少有御寒之衣。日食三餐当思农夫之苦,身穿一缕每念织女之劳。寸丝千命,匙饭百鞭。无功受禄,寝食不安。结有德之朋,绝无义之友。取本分之财,戒无名之酒。常怀克己之心,闭确是非之口。若能依朕所言,功名富贵长久。2 唐太宗养生的百字铭欲寡精神爽,思多气血衰。少饮不乱性,忍气免伤财。贵自勤中得,富从俭中来。温柔终益己,强暴必招灾。善处真君子,刁唆是祸胎。暗中休放箭,乖里藏些呆。养性需修善,欺心莫吃斋。衙门休出入,乡党要和谐。安分身无辱,闲非口不开。世人... -
1 “春风大雅能容物,秋水文章不染尘”此联乃清朝邓拓自题于书房的楹联 春风有包容接纳万物的博大情怀,文辞笔墨如秋水一般,不沾染半点世俗尘埃。 何等气度,何等清高。诗词有大雅的风格,如春风一样包万物;文章像秋水一样明净,超凡脱俗.深层意义是指作者的胸怀、修养都达到极高境界,人无俗骨,则一言一行无俗气,写诗、作文也一样超逸出尘,不同俗流.2 “万丈红尘三杯酒,千秋大业一壶茶”茶和酒作为两个完全不同的事物,具有截然不同的特点。酒,浓烈,奔放,饮后使人更加感性。在中国,北方人更爱喝酒,有事喝酒,没事也爱喝酒。酒在北方人... -
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汉族江右民系,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著名文学家、爱国诗人、官员,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南宋四大家”、“中兴四大诗人”,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官至宝谟阁直学士,封庐陵郡开国侯,卒赠光禄大夫,谥号文节。杨万里一生作诗20000多首,但只有4200首留传下来,被誉为一代诗宗。1 读书作者:杨万里原文:读书不厌勤,勤甚倦且昏。不如卷书坐,人书两忘言。兴来忽开卷,径到百圣源。说悟本无悟,谈玄初未玄。当其会心处... -
说到杜牧的《山行》我们都知道:远上寒山石径斜........你知道这首吗?《山行》【唐】杜牧家住白云山北,路迷碧水桥东。短发潇潇暮雨,长襟落落秋风。有人说这首《山行》好过那首《山行》。尤其是落落秋风吹长襟,极富画面感,遗世独立的孤独感扑面而来。家住在白云山的北边,却在碧水桥东迷路了。稀疏的短发曝露在夜晚的小雨中,身上的长衫被秋风吹得随风飘摇。山行唐代: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生处 一作:深处)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沿着弯弯曲曲的小路上山,在那生出白云的地方居然还有几户人家。停下马... -
重阳节献给登高望远的朋友们!登高望远,江山如画,祝朋友一切美好尽收眼底!——张德进1、山水之间,风光秀丽,登高望远,感受山川河流之美。2、初秋之时,登高望远,缓步青草地,探秘橡林中。3、在家待久了。出来走走看看。登高望远。体验天高任鸟飞的感觉。4、灯火阑珊画天籁,登高望远人徘徊。景美酒酣志未酬,白发空忆少年怀。5、秋天,正式见面了,道一声你好,秋天登高望远看初秋水晶帘里收秋景不慌不忙的脚步,带着诗意盎然走来了。6、倚剑登高台,悠悠送春目。--句7、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登鹳... -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点明了时间、地点和特定的环境。大意是:在深秋的季节,我独自一人站在橘子洲头,望着江水日夜不息地向北奔流。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一个“看”字,总领七句,描绘了独立橘子洲头所见到的一... -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出自宋代雷震《村晚》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译文在一个长满水草的池塘里,池水灌得满满的,山衔住落日淹没了水波。放牛的孩子横坐在牛背上,随意地用短笛吹奏着不成调的的乐曲。 这是一首描写农村晚景的诗。四周长满青草的池塘里,池水灌得满满的,太阳正要落山,红红的火球好像被山吃掉一样(是落山后),倒映在冰凉的池水波纹中。放牛回家的孩子横坐在牛背,他拿着短笛随便的吹奏。诗人即景而写,构成了一幅饶有生活情趣的农村晚景图。同样的农村... -
作者:白居易 朝代:唐代欲悟色空为佛事,故栽芳树在僧家。 细看便是华严偈,方便风开智慧花。大意:为解即色是空理,便将芳树种僧家。一花一句华严偈,方便风催开智慧花极富禅趣,他将深奥的华严义理赋予一株芳树,在审美的愉悦中,得到了禅悟芳树上花朵千万,实际上此生彼灭一日不同于一目,花期一过,绿叶浓荫,一年又复一年。年年同而年年异。这就是不生不灭、不增不减、不有不无的禅理。于是,喧嚣中见出寂静,艳丽里看出寂灭。由此看来,每朵花不都蕴含了无边智慧。 -
韦应物韦应物(737~792),中国唐代诗人。汉族,长安(今陕西西安)人。今传有10卷本《韦江州集》、两卷本《韦苏州诗集》、10卷本《韦苏州集》。散文仅存一篇。因出任过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诗风恬淡高远,以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秋夜寄丘员外(怀君属秋夜)原文:#魅力书法秀#【秋夜寄丘员外】 怀君属秋夜, 散步咏凉天。 山空松子落, 幽人应未眠。译文怀念您啊,在这悲凉的秋夜;我独自散步访咏叹凉爽的秋天。空山寂静能听到松子落地声,我想您也在思友而难以成眠 -
-
饮酒·结庐在人境作者: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陶渊明(352或365年—427年),名潜,字渊明,又字元亮,自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人。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最末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译文将房屋建造在人来人往的地方,却不会受到世俗交往的喧扰。问我为什么能这样,只要心志高远,自然就会觉... -
唐代:李白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倾耳听 一作:侧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不足贵 一作:何足贵;不愿醒 一作:不复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古来 一作:自古;惟 通:唯)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