樟脚村,是位于泉港区涂岭镇一个偏僻的小山村,砌成于清嘉庆四年,距今已有207年的历史。目前,樟脚村共有数十座古民居,大小不一,仍有住人。古民居所砌山石,形状不一,古香古色,堪称一绝。山坡上一层层上下重叠、一幢幢首尾相连的“石头厝”,俨然是一座古城堡。因为村子里有一株年龄为700多年的大樟树,人爬到树上俯瞰,村子如在脚下一般,故得名樟脚村。 走进这一片全是石头垒砌而成的村落,历史厚重感充盈在空气中。古民居砌屋时只是依山而建,上下左右都不讲究布局,但却错落有致。 许多人家,同一座房子里从这个房间到那个房间,还得上几级石阶。户与户之间,都有石卵台阶相连。 一般房子都用石砌到顶,也有上面部分垒土坯的。这些房屋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窗户少而小,据说是出于防盗方面的考虑。同一座房子里,却一定要在前房后房之间留一道哪怕只是窄窄的露天巷道或小天井,为的是有利于通风和采光。 房屋之间小道、岔道彼此相连,曲径通幽。鹅卵石的石墙,经过岁月的冲刷已是一片斑驳,逐渐风化。呈现出铁锈色、灰色、褐色等,在阳光的折射和周围农田的衬托下,犹如一幅油画。因而被誉为“油画村”。 现在,樟脚村的村民已经很少了,大部分青年人都外出打工,很多老屋空置破落,周围也盖起了一栋栋新楼房,只有一些老人依然舍不得这些比他们年纪还老的石头屋,与它们相依为伴。不过,近年来有不少人扛着相机、背着画板,到这里过取景、写生。在他们的镜头和妙笔之下,这些年老但却精致的石头房也一定会熠熠生辉。 走进这一片全是石头垒砌而成的村落,历史厚重感充盈在空气中。古民居砌屋时只是依山而建,上下左右都不讲究布局,但却错落有致。

走进这一片全是石头垒砌而成的村落,历史厚重感充盈在空气中。古民居砌屋时只是依山而建,上下左右都不讲究布局,但却错落有致。

许多人家,同一座房子里从这个房间到那个房间,还得上几级石阶。户与户之间,都有石卵台阶相连。

许多人家,同一座房子里从这个房间到那个房间,还得上几级石阶。户与户之间,都有石卵台阶相连。

一般房子都用石砌到顶,也有上面部分垒土坯的。

一般房子都用石砌到顶,也有上面部分垒土坯的。

这些房屋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窗户少而小,据说是出于防盗方面的考虑。同一座房子里,却一定要在前房后房之间留一道哪怕只是窄窄的露天巷道或小天井,为的是有利于通风和采光。

这些房屋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窗户少而小,据说是出于防盗方面的考虑。同一座房子里,却一定要在前房后房之间留一道哪怕只是窄窄的露天巷道或小天井,为的是有利于通风和采光。

房屋之间小道、岔道彼此相连,曲径通幽。

房屋之间小道、岔道彼此相连,曲径通幽。

现在,樟脚村的村民已经很少了,大部分青年人都外出打工,很多老屋空置破落,周围也盖起了一栋栋新楼房,只有一些老人依然舍不得这些比他们年纪还老的石头屋,与它们相依为伴。

现在,樟脚村的村民已经很少了,大部分青年人都外出打工,很多老屋空置破落,周围也盖起了一栋栋新楼房,只有一些老人依然舍不得这些比他们年纪还老的石头屋,与它们相依为伴。

鹅卵石的石墙,经过岁月的冲刷已是一片斑驳,逐渐风化。呈现出铁锈色、灰色、褐色等,在阳光的折射和周围农田的衬托下,犹如一幅油画。因而被誉为“油画村”。

鹅卵石的石墙,经过岁月的冲刷已是一片斑驳,逐渐风化。呈现出铁锈色、灰色、褐色等,在阳光的折射和周围农田的衬托下,犹如一幅油画。因而被誉为“油画村”。

不过,近年来有不少人扛着相机、背着画板,到这里过取景、写生。

不过,近年来有不少人扛着相机、背着画板,到这里过取景、写生。

在他们的镜头和妙笔之下,这些年老但却精致的石头房也一定会熠熠生辉。

在他们的镜头和妙笔之下,这些年老但却精致的石头房也一定会熠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