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水民间传统工艺品,始于元末明初。用建水近郊五色陶土制作成型,一般有两种,白陶、紫陶统称建水紫陶。据现有史料和实物考证,建水紫陶产生于清代,始于道光年间,是在明代粗陶生产昌盛的基础上发展起来,在建水陶瓷发展史上,曾有“宋有青瓷、元有青花、明有粗陶、清有紫陶”之说。1953年在北京举办的全国民间工艺品展览会上,建水紫陶被列为我国四大名陶之一,与江苏宜兴陶、广东石湾陶、四川荣昌陶并驾齐名。 建水紫陶品种繁多,在以前以实用器居多,如汽锅、炖锅,花盆等。现在以茶具,工艺品居多,如茶壶,茶罐,花瓶,香炉等。 制作工艺要经过,镇浆制泥、拉坯造型、书画装饰、阴刻阳填、入窑焙烧、无釉磨光等工序,各种造型精致,古朴典雅。以其别具一格的书画艺术风格而独步天下。 由于建水紫陶的工艺极大部分是用手工完成的,在传承过程中,以自愿为前提,以师徒口传手教为特征,工艺技能的个性化特征十分明显。泥料配方、烧成温度、烧成气氛是由师傅艺人凭经验现场控制,品质质量不定性因素多,艺术表现力受到制约。从制泥到磨光、劳动强度大、工序繁褥,使建水紫陶工艺传承让人望而怯步,工艺传承出现断层,其工艺承传有“自然淘汰”的危险。 随着国家经济建设发展取得了重大成就,近年来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于紫陶产品的购买力加强,也对制作工艺有了更高的要求,建水县紫陶产业从业人数达到了近2万人,各种制作工作室,工作坊相继成立,建水民间传统紫陶制作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