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所写的多篇关于油画、建筑等艺术的文章,大多是用于给读者提升审美。本文承接《“印象派”的前世今生》而起,单独摘出了被称作“后印象派三杰“之一的塞尚,来分析其作品以及观念。特殊之处在于,他是为数不多可以引发直接与摄影艺术比较的画家,另一位是荷兰的 伦勃朗

278124951.jpg

278124950.jpg

塞尚被同龄人称作“艾克思大师”,和当时的梵高、莫奈一样,他选择放弃了巴黎的奢华生活,而是跑到法国南部普罗旺斯区的艾克思小镇,度过了大约四十年的清静生活。相比于艺术界的名利场,他更加沉迷于当地独特的风景,研究光线和色彩,以弄明白如何更好描绘自己所感受到的风景。

一个对塞尚作品风格比较中肯的评价,”他是第一位使用双眼作画的艺术家。“这句话可以从两个角度来理解,一方面是人类两只眼睛观察物体、提供了略有不同的视角,那么在展现的时候也应有所体现;另一方面,人的目光会配合肢体的移动而改变,并且带着主观性去寻找视觉重心,而并非千篇一律的追求客观。20世纪当代艺术的大门,就这样被塞尚打开了。

至于他被毕加索叫爸爸的事情(原话”吾人之父”),就是后话,我觉得要是有机会可能考虑再开一个专题来介绍,哈哈~


静物画


塞尚一生创造了数百件静物作品,其中最为有名的是《有苹果和桃子的静物》,画面中是一些被堆放在桌子上的果盘和水罐。如果按照文艺复兴时期所建立起来的精确透视法,可能会觉得这样的画面不符合客观规律:为了展现“两个视角”,塞尚悄悄地把桌面画出了一个20度左右的倾角,这样能兼顾平视和从上方俯视,也可以呈现出更多的细节。而事实上,如此的倾斜只会导致水果滚落一地。不可否认的是,角度的丢失却让画面更符合我们真实的观感。

278124952.jpg

此外,他的系列静物作品都在向我们揭露一个真理,即:我们的视觉首先是形成一个整体的印象,之后才是留意具体的细节。从下面的画作中我们能明显感觉到塞尚在颜色搭配上的精雕细琢,对于相邻色、互补色炉火纯青的驾驭,共同构成一个如乐章般和谐的效果。这意味着在艺术创作中,画面的总体设计比各个组成部分更加重要。

278124953.jpg

278124954.jpg

278124956.jpg


风景画


在正式开始讲塞尚的风景画之前,我想先引入前辈艺术家们对于相机和绘画的一个探讨。摄影能够记录下风景的某一个客观瞬间,而画家则是经过对其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观察和积累,最后通过画笔来构建色彩、构图和氛围。这其实引发过我的思考,便是随着数码后期技术的进步,我们对于底片也有了更大的调整空间,甚至可以说“重塑”的能力。那么是否可以将油画理念借鉴过来。

塞尚对于风景画的态度,首先是秉承跟其他印象派画家一样,要亲近自然、到户外去感受和作画。其代表作《圣维克多山》是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可以明显感受到塞尚通过线条和色彩来抒发着自己的情感。具体的构图上,可以看到几个被现代摄影所吸纳的技巧,便是用农田构建引导线,以填充到主体山峰的距离;巧妙利用前景的树木,以构建和远景的立体感,让观众仿佛亲临现场。

278124957.jpg

还有一些雏形初现的小细节,利用半抽象的网格线运用,和利用树木绿叶与地景农田融合来串联全图,影响到了日后的立体主义和包豪斯设计理念。


其他杂七杂八


其实塞尚也有一些记录市民生活的画作,例如《玩纸牌的人》。其画风与其他的印象派比较类似,读者可以参考前文来品读,不再反复赘述。

278124958.jpg

塞尚在1906年去世,当时就已经得到了艺术界广泛的关注。一年后巴黎举办的纪念展览,更是激发了一些才华横溢的年轻人对于如何从先辈艺术理念中学习的思考。人类进入了20世纪,印象派完成了自己的使命,打开了当代艺术的大门。


欢迎关注




278120560.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