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发现一些作品很一般摄影师,靠相互吹吹捧捧亦或是流量营销,也能获得人气、被称作“大师”,把刚入门的初学者审美和理念都带偏了。
所以,我撰写本文给影友们推荐几位真正有水平的当代摄影师,让大家能有一个正确的学习方向。
推荐标准:
1、历史太久远的不做推荐,像“画意摄影”时代的摄影作品对于现在的创作参考意义不大;
2、为了避嫌,我这里仅介绍外国的摄影师。
3、我剔除了一些作品晦涩、难懂的摄影师,避免对于初学者过于有挑战性。
Alec Soth 美国
个人摄影主页:https://alecsoth.com/photography/
他出生于1969年的美国明尼苏达州,2006年成为马格南图片社成员。成名作是影集《Sleeping by the Mississippi》(眠于密西西比河),之后又陆续推出了《Paris / Minnesota》,《Looking for Love》等系列作品。Alex Soth坚持用大画幅相机拍摄美国中西部郊区和农村的风景,推动了公路摄影主题的发展。
Paul Shambroom 美国
个人摄影主页:https://paulshambroom.com
Paul也是活跃于明尼苏达州,现在高校任教。他出生于冷战时期,基于童年的阴影而推出了首个影集《Nuclear Weapon》(核武器)引起了巨大反响。Paul用了十多年时间来筹备,得到军方的许可去拍摄那些即将被废弃的战略核打击设施,留下了珍贵的影像。
后续的《Meeting》系列则是通过记录身边冗长的会议现场,来隐晦讽刺那些官僚的作风。与国内那种炫技的后期不同,Paul其实在修图的时候为了切合主题,也加入了高饱和和高锐度处理,但是丝毫让观众感觉不出来。
Gregory Crewdson 美国 耶鲁学派
个人摄影主页:https://gagosian.com/artists/gregory-crewdson/
他出生在纽约的布鲁克林,之后在耶鲁大学求学,现在也是留校担任艺术学院摄影系主任。更重要的是,Gregory开创了一个和德国杜塞尔多夫学派相媲美的”耶鲁学派“。
我最开始关注到Gregory,是他独树一帜的布光风格与叙事性的取景,几乎就是让观众彷如亲临电影现场。再普通不过的小镇街头,都能做出具有冲突性的光影。
在查找资料的时候,发现维基百科上有一张Gregory的工作照,在此一并放出、让大家感受下大师的创作状态。
Wolfgang Tillmans 德国(主要创作在英国)
个人摄影主页:https://tillmans.co.uk
Wolfgang早年出生在德国,受到那时候在Becher夫妇带领下已经颇具名气的杜塞尔多夫学派影响,走上摄影之路。不过他后来是去英国求学与开创工作室,所以并没有和后来的德国摄影师一起去专注于建筑。
老实说,Wolfgang的作品比较有革命性,对于初学者来说是有些难以接受的,但是其对于当代摄影意义实在过于重大,所以考虑了半天还是放出一些代表作品。
如果读者觉得不知道这是拍了啥,就不要纠结了,很多专业摄影师对于其作品也保持争议的态度。
接下来要介绍的几位摄影师,都是来自大名鼎鼎的杜塞尔多夫学派,这是当今最具影响力的摄影流派。
Candida Höfer 德国 杜塞尔多夫学派
作品展主页:https://www.artsy.net/artist/candida-hofer
Candida是一位女摄影师,也是Becher夫妇的学生,”对称主义“的代表人物。她坚持用彩色摄影,关注的主题大多是宫殿、图书馆、博物馆和歌剧院等象征人类文明的、宏大的建筑内景。此外,Candida习惯用大画幅的相机,让画面中的细节更加丰富。
这种简单、粗暴的表达方式,却足以触动观众内心对于建筑本身和对人类社会文明的思考,让她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逐渐被艺术界关注。
Andreas Gursky 德国 杜塞尔多夫学派
个人摄影主页:https://www.andreasgursky.com/en
Andreas Gursky是当今身价最高的艺术家,他的作品《莱茵河2号》至今保持着单张最高的拍卖纪录。
如今他也在母校杜塞尔多夫艺术学院任教。作品虽然取材于平淡的主体乃至常见的生活场景,但是其作品的核心特点就是,很多照片的尺寸都大得惊人,堪称真正意义上的“巨片”!而这种利用大画幅机器的创作,在景深和细节上突破了人类肉眼的生理极限,画面感会促使观众向人文层面思考。
Thomas Struth 德国 杜塞尔多夫学派
作品主页:http://www.thomasstruth32.com/
Thomas Struth是“冷漠”画风的代表。他是以拍摄建筑外景、城市全景为主,色调偏淡雅、中性灰,画面中大多是空无一人。作品没有传达出任何的情感,就是这样冷冰冰地呈现在观众眼前。
目前Struth和另一位摄影师Ruff一起在杜塞尔多夫开设自己的摄影工作室。
Jeff Wall 加拿大 温哥华学派
作品主页:https://gagosian.com/artists/jeff-wall/
Jeff出生于温哥华,年轻时在UBC学习艺术,如今也在母校任教。他的作品不仅在北美地区有重大影响力,也让”温哥华学派“在摄影界占有一席之地,于02年获得哈苏摄影奖。
与传统纪实摄影师强调“决定性瞬间”不同,Jeff的作品都是请来专业演员亦或是准备了灯具补光,然后做出的摆拍,造型、服装、动作和取景地点也都是精心设计。其中《Dead Troops Talk》是他这一类型的代表作品,虚构了战场上士兵死而复生的场景,最后以360万美金的价格拍卖出去。
Viviane Sassen 荷兰
个人摄影主页:https://www.vivianesassen.com
虽然她是一位荷兰摄影师,但是其丈夫是赞比亚人,童年也是跟随父亲在肯尼亚度过,所以能够看到很多作品的灵感吸取了非洲元素。自从08年出版《Flamboya》以来就开始备受关注,非常善于利用抽象的色块来传递情绪。
知道这些有什么用?
如果你拍照的目标就是成为一名粉丝众多的网红,那可能学习这些摄影师的风格和作品并没有什么帮助,相反会让自己慢慢变得不合群、乃至疏远所谓的“圈内”。
这恰恰是包括摄影在内诸多艺术的意义之所在:自由而无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