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制于文化的隔阂,Steve McCurry的名字说出来,或许国内的影友还有一些陌生;但是看到他代表性的作品,很多人就会恍然大悟:原来诸多经典照片都是出自同一人之手。
这位出生于宾州费城的大叔,年轻时在报社工作,之后就辞职开始环球旅拍。他以肖像照著名,而最让人称道的,是对于色彩的驾驭以及瞬间的捕获。如今获奖无数,也顺理成章进入了马格南。
最著名的一幅作品,应该就是这张《阿富汗少女》,被国家地理杂志拿去当成了招牌,经常用作影集的封面。
Steve的创作主要集中在南亚、中东以及中国的部分地区。巧妙地搭配色彩,形成相邻色统一或者冷暖调对比,进而产生视觉冲击力,是他的核心技法。此外,整体明暗的塑造,也烘托着不同的情绪,照片会显得更加有质感。
比较难能可贵的是,Steve并没有像其他一些白人一样,高高在上地俯视这些身处落后乃至战乱地区的人民。在他的镜头里,虽然不可避免地包含了当地落后的生活环境,但是人物却带有坚毅的眼神和幸福的情感,更加能够打动观众。
对我最大的触动,则是充分意识到这个世界上文化的多元。在这个被好莱坞商业电影狂轰滥炸、人文学者标榜西方“普世价值”的年代,很多同样有着璀璨历史的国度,今日的生活被外界忽略、乃至产生了刻板的成见。而Steve的照片,则是带着观众去了解这些地方的人民和他们的生活方式。
自己16年辞职,决定把环球旅行当做人生的小目标,也就是受到了Steve作品的影响。与其在安逸的办公室里吹着空调、过着固定的生活直到退休,我更想去亲自去看看。
这些年一直走在路上,虽然很辛苦,但是能够了解不同地方的风土人情,用镜头去记录文明,是无比幸福的事情。
最后的话
我觉得一些欧美的摄影师比较让我敬佩的地方,就是一边深入世界各地、包括较为危险的国家长期拍照(当然这背后也有他们护照含金量高和财力充足的原因),一边能够摸索出独自的照片风格,没有陷入千篇一律、大量雷同的境地——这也是目前国内一个饱受诟病的风气。
我之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坚持去介绍外国的经典作品和当代影赛的最新佳作,也是希望能给读者的理念和拍照的目标带来一些改变。
欢迎关注
欢迎添加微信 343166584,或者扫描下方二维码,加入我的摄影答疑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