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守村接爷是西安市户县北部乡村古老的民俗活动,被王守村民尊称为爷的是城隍爷纪信。户县迎祭城隍活动在历史中按地缘形成了三个城隍社,轮流祭祀着三个姓名不同的城隍神。渭河南岸一带十九村为一社,奉纪信为城隍,称为大城隍。迎祭的规矩是城隍爷在每个村子享祀一年,每年正月十二,由下一个村子迎至本村祭祀。关中民间相传纪信是户县王守村人,他是楚汉相争时保护刘邦有功的著名将领。公元前204年,纪信在荥阳城被围时假扮刘邦而助刘邦脱险,自己却被俘并为项羽所杀,是一位忠烈英豪。纪信祖籍原名纪家庄,因刘邦曾为其守灵,纪家庄村改称王守村。 王守村接爷要举办盛大隆重的仪式。接爷的队伍由神职队和古老的民间艺术表演组成。神职队围绕城隍夫妇神轿,武官相护,文官相随,道教乐队前导,掬香诵经队伍相随。神物祭器,神前仪仗一应俱全,气势威严。民间艺术表演有百面锣鼓、梆子舞、夹板舞和秧歌等。整个队伍旌旗仪仗前导,报马奔驰穿梭,锣鼓震天动地,绵延数里,成为声势浩大的民间艺术盛典。交接祭祀礼仪也非常隆重。迎神村子的祭祀人员由八位礼宾组成,其中有文祭官,武祭官,司仪,正引,配引,正通,配通,正读,配读。八位礼宾由村里德高望重,贡献突出的人担任。交接神像前,迎送双方要以古法举行祭祀仪式。 王守村接爷作为一项民俗活动,包含了民间信仰、宗教祭祀礼仪、民俗和民间艺术等多种内容,保存了丰富的历史信息,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同时它也是民间艺术的重要载体,对各种民间艺术的传承和发展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由于历史变迁和当今强势文化的冲击,这一古老的民间文化活动正面临逐渐消逝的危机,保护这一民俗活动已刻不容缓。 2016年2月23日 赤膊上阵的激情鼓手。

赤膊上阵的激情鼓手。

村里的长老为城隍爷扶正帽冠。

村里的长老为城隍爷扶正帽冠。

从拥挤的人群中扭过的秧歌队。

从拥挤的人群中扭过的秧歌队。

轿夫起轿的瞬间。

轿夫起轿的瞬间。

村妇们为城隍娘娘正冠。

村妇们为城隍娘娘正冠。

村里的鼓乐班子。

村里的鼓乐班子。

德高望重的村妇为城隍娘娘更衣换装。

德高望重的村妇为城隍娘娘更衣换装。

蹲在卡车箱里观看仪式的两位老人。

蹲在卡车箱里观看仪式的两位老人。

关中农村戴石头镜是一种传统也是一种时尚。

关中农村戴石头镜是一种传统也是一种时尚。

从幕帘中探头观看的调皮后生。

从幕帘中探头观看的调皮后生。

司职开道玉女的女孩。

司职开道玉女的女孩。

文官在等待接爷的队伍。

文官在等待接爷的队伍。

小鬼和判官招牌出现在拥挤的人群中。

小鬼和判官招牌出现在拥挤的人群中。

演员们借休息间隙观赏仪式。

演员们借休息间隙观赏仪式。

一位老者在人群中翘首期盼。

一位老者在人群中翘首期盼。

仪式上最高兴的还是孩子们。

仪式上最高兴的还是孩子们。

拥挤的人群中一位女孩在自拍。

拥挤的人群中一位女孩在自拍。

在母亲怀抱观看仪式的婴儿。

在母亲怀抱观看仪式的婴儿。

在文武官员护卫下,接爷的队伍准备启程。

在文武官员护卫下,接爷的队伍准备启程。

作为护法金童的孩子对仪式的内涵似乎还理解不透。

作为护法金童的孩子对仪式的内涵似乎还理解不透。

在仪式上拍照的男青年。

在仪式上拍照的男青年。

震天的鞭炮让孩子不由自主捂上了双耳。

震天的鞭炮让孩子不由自主捂上了双耳。

争相一睹城隍尊容的村民。

争相一睹城隍尊容的村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