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撰文 汪涛 我并非刻意探究养猪场淘汰母猪的方法和程序,在此之前我甚至没有考虑过这方面的问题。只是偶然在路边遇到了这样一个场面,这个场面令我震惊,让我对母猪的宿命开始怜悯,并对我的生活观念带来一些冲击。 当时我正在开车返回西安的路上,初冬的夕阳照耀在路边的田野上,静谧而安详。突然发现一片空旷的草地上停了几辆卡车,几个人正在车上车下的忙碌。我以为我遇见了一个夕阳下机械化劳作的画面,便带着几分惊喜,毫不犹豫的将车靠了过去,并从包里拿出相机。于是我发现几个工人模样的人,正在将一群母猪从一辆卡车朝另外两辆卡车上驱赶。他们面无表情,手拿钢钎,朝着慵懒而恐慌的母猪身上乱捅,母猪声嘶力竭的嚎叫着,无奈的挪动着沉重的脚步。我以为我遇见了猪贩子,或者是一桩不法交易,但是我又错了。几个人看见我并不吃惊,毫不回避,看见我拿着相机甚至露出揶揄的表情。待我询问时,他们便轻描淡写的告诉我这是养猪场例行的母猪淘汰流程。这些母猪超过生殖最佳期,因为疾病、免疫等原因必须处死,为了避免交叉感染,这个流程只能在场外进行。我进一步追问,要在哪里处死它们。这几个人笑了,说他们只负责把猪移交到另外两辆车上。这便又给我一个悬念,这些猪是会面临公正的死刑,还是被转卖后遭受非法屠宰,乃至通过黑道出售?我不由自主目睹已被驱赶到车笼中的母猪,它们首尾相接的簇拥在狭小的空间里,因为抵抗驱赶,几乎所有的母猪都被捅伤,鲜血淋漓,其中两头母猪的脸被挤贴在一起,四目相对,眼皮滴答着血水,仿佛在做最后的诀别。 就在这样一个静谧而安详的傍晚,田园诗般的田野上,我第一次偶遇母猪淘汰的一个流程。这几个工人在做他们例行的工作,这群母猪在经历他们宿命中的一个节点,而我只是一个爱好摄影的过客,偶然在路上遇见了这样一个没有见过的场面。 2016年11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