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范围曝光合成——Aps-c画幅的逆袭(三)
关键词:色彩范围 灰度预览 参考画面 选区 蒙版
色彩范围是手动化程度比较高、选择范围比较灵活的一个选择工具,比较适用于颜色和明度比较趋于一致的局部画面,例如下图例子中颜色较为统一的蓝色天空。而且也适用于亮暗分布比较零散的复杂画面进行曝光合成。
使用色彩范围前,需要了解以下这三点:
一、先习惯使用灰度选区预览模式,观察选区的选中程度:
按住键盘上的Alt键点击蒙版,观察蒙版所选中的画面部分,越接近白色的部分,说明越是被选中,越接近黑色的部分,越是不被选中。因为完全不被选中的区域(纯黑),和完全被选中的区域(纯白),之间黑白过渡,会比生成的蚂蚁行军线显示得更明确,一目了然。
如图所示,按住Alt点击生成蒙版,以黑白的方式显示与观察,可以看到,除去大部分天空被选中,还有地景和部分的地景和天空交接处,较为微弱地被选中,保留一定的亮暗过渡的渐变效果,而常见的蚂蚁行军线几乎不能准确地表达和显示蒙版的选中程度。如果画面中有些区域选中程度小于50%,蚂蚁行军线就不会选中。
蚂蚁行军线会动态显示,如果有造成一定的视觉干扰,可以按快捷键Ctrl+H隐藏起来。
点击“选择”——“色彩范围”,即可打开面板。
点开选区预览,选择灰度即可进入灰度预览的选区观察模式。尽量观察Photoshop主界面的整个图像,而不是以色彩范围面板里比较小的缩略图为参考。
二、容差和范围:
容差是指颜色的相似程度,容差越大选取的颜色范围越大,相反的话就会越小,更加精确;而范围直接指的就是所占面积大小的范围,范围越大,选中的画面部分越广。
三、使用、取样吸管、添加吸管和减去吸管:
点取取样吸管,点击画面中不同的部分,会带着所设定的颜色容差和范围选取。
直接点击画面中地景不同颜色和亮度的画面部分,可进行重新选择。
往往使用取样吸管只点击一次,难以达到比较理想的效果,需要使用添加吸管点击想选中的部分,变得更加接近白色,用减去吸管点击想排除的部分,让想排除的区域变得更加接近黑色。
同时也可以尝试来回点击选中部分和排除部分的交接处附近,选出合适的过渡效果。
以上只是对于色彩范围的部分的基本操作演示,接下来就是色彩范围在曝光合成中的应用。
(从暗到亮文件名为IMG_0223-0227.tif)
现在将IMG_0226.tif 作为整体影调,用稍微过曝的图层(IMG_0227.tif)恢复暗部细节,用其他欠曝的图层恢复亮部细节(IMG_0225.tif——IMG_0223.tif)。
接下来先对天空部分进行恢复,准备将蓝色天空曝光程度较为合适的画面IMG_0225.tif,结合带有亮暗过渡的选区蒙版,覆盖到IMG_0226.tif上。
接下来就是所有操作中比较关键的一步,在进行选择之前,要选好给色彩范围工具用作参考的画面:
首先观察这两张图的RGB直方图,观察色彩分离程度(注意观察蓝色直方图):可看到天空稍微过曝的IMG_0226.tif,箭头所指的蓝色直方图部分(大部分天空),和红色、绿色直方图分离程度,比IMG_0225.tif 更大,也就意味着在这张图使用色彩范围,选中蓝色天空所生成的选区,会比在IMG_0225.tif 使用色彩范围操作时更容易,生成的选区会更加分明。
至于其他更暗或亮的画面,蓝色天空的亮度和颜色,开始和画面中地景暗部或过曝的灯光部分趋近,并不太适合用作色彩范围的参考画面:
(更暗的画面,蓝色天空的亮度和颜色和地景暗部趋近。)
(更亮的画面,蓝色天空的亮度和颜色,与过曝的部分趋近,详细情况可见本人图虫主页里第一篇教程Aps-c画幅的逆袭——前后期相互配合,挑战大光比场景(一)中介绍RGB直方图的部分)
所以接下来我先显示IMG_0226.tif,恢复这个图层的可视化,用以上介绍到的基本操作,生成带有少部分亮暗渐变过渡的选区:
如果已经习惯了用黑白的方式观察选区的选取情况和过渡部分,可以将选区预览选为灰度,直接在图上观察选区、调整容差、范围和使用吸管点击:
然后在选区选中的状态下,点选IMG_0225.tif,将IMG_0225.tif恢复可视化,点击生成蒙版的按钮:
放大至100%观察,可以看到边缘及过渡比较自然,地景亮度稍微向天空趋近,没有出现亮边之类的明显而且生硬的后期痕迹出现:
接下来用过曝的图层(IMG_0227.tif)恢复暗部细节,先将这一图层拖动到上方,以这张过曝图层为参考(可以选其他亮度适合的画面为参考),点开色彩范围中的阴影,调整颜色容差和范围:
因为整体影调(IMG_0226.tif)的暗部并不是太暗,要注意把握力度,尽量不要选中天空或是相对不太暗的部分,否则就会过多地减弱地景存在的光影效果。
点击确定后,点击添加图层蒙版按钮,让这层过曝的图层之显示出指定的区域,覆盖整体影调(IMG_0226.tif)中过暗的部分。
恢复暗部之前和之后的画面对比:
这一步骤的操作,也是在上一篇教程的后半段部分里(平均值堆栈、动作录制以及批量处理、图层混合模式——Aps-c画幅的逆袭(二)),生成广泛的暗部选区的操作。
接下来就开始恢复高光细节,先恢复不太欠曝的图层(IMG_0224.tif)可视化,并且以这层为色彩范围的参考,初步地恢复恢复细节,再用最暗的图层,用选中范围更小的选区,恢复最亮的细节,这样亮部和最亮的部分有较为自然的过渡效果。
点击确定生成选区后,接下来和之前恢复暗部的操作一样,点击添加图层蒙版按钮,让这层画面按照生成的选区覆盖整体影调(IMG_0226.tif)过曝的部分。
最后恢复最暗图层(IMG_0223.tif)的可视化,再次点开色彩范围的高光,因为参考的画面变暗,可以不用再次调整容差的参数,相比于上一个生成的选区,选中的亮部选区会自动收缩,会让这层的画面恢复亮部的力度稍微变弱。操作亮部和最亮的部分有较为自然的过渡效果。
点击确定生成选区后,同样点击添加图层蒙版按钮,让这层画面按照生成的选区覆盖整体影调(IMG_0226.tif)最亮的部分。
如果只拍了一张最暗的用来恢复亮部细节的画面,也可以直接使用,但是要尽量要选好色彩范围参照的画面,而且把握好容差和范围;同时,这也是本次教程文章中的最为关键的一点。
用色彩范围完成曝光合成后,就为后面的整体和局部的后期调整打好了画质基础,和使用单张raw原片直接进行后期的画面和画质的对比,详细可见本人图虫主页里第一篇教程Aps-c画幅的逆袭——前后期相互配合,挑战大光比场景(一)
(经过整体和局部调整之后的最终画面)
以上介绍的用色彩范围进行曝光合成的操作,需要一定的实践和体验,就可以灵活而且熟练地进行曝光合成,相比于软件自带的类似自动HDR曝光合成功能,能最大限度地避免亮边之类的HDR痕迹,虽然手动化程度更高,但会让个人对画面的理解和把握有很大的提高,生成的选区也可以直接用于后面的局部调整。
更多其他的曝光合成方法,和结合选区局部调整画面的操作,会在后续更新教程展示出来。
图文原创,禁止增删内容,据为己有,转载及引用请提前联系本人进行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