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初期铁路作为国家经济命脉需要统一的标准。考虑到实用性、军事要求以及受苏联影响铁路客车统一采用绿色涂装,逐渐的形成了“绿皮车”这一称呼。初期的绿皮车多为22型客车于1956年定型依靠煤炭作为动力,车窗可以开启,设施简陋但坚固。在计划经济时期(1949-1978),这类列车依托覆盖全国的2.2万公里铁路网,承担了90%以上的货物运输和人员流动,几乎是当时长途出行的唯一工具。2012年后中国的高铁逐渐兴起承担了火车的部分人员运输的功能。由于政府补贴火车的价格是每公里0.06-0.15高铁是每公里0.4-0.7之间,且高铁造价高昂无法覆盖到一些偏远地区,绿皮火车依旧是中国许多偏远地区和低收入群体远行的首选。
我于2023年12月开始拍摄绿皮车项目。以西安铁路枢纽为中心,沿陇海、包西、西康、宝成四条铁路干线,使用索尼A7系列相机转接美能达70-300mm镜头,以连拍的方式,系统记录火车经过的沿途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