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终作业拍摄手记
拍摄背景:经过三个月对《新闻摄影》课程的学习,对于纪实摄影逐渐有了更深的认识。虽然涉足并将摄影作为自己主要的业余爱好已将近十年,但以往的摄影题材基本以风景及大自然中的花虫鸟兽为主,也会给朋友家人拍拍人像,但与课程中所说的纪实摄影相差很远。只是偶尔在旅途中会拍拍社会景象,亦属浅尝辄止。实际心理上也一直对纪实摄影保有兴趣,只是尚无积极认真地去进行深度的尝试。值此学习机会,三个月内也不断地进行一些有益的尝试,对纪录社会的理念有了更深的认识。
拍摄题材选择:中国近三十年的城市建设日新月异,楼宇建设是我们这些生活在城市中的人最能普通感受到的。建筑工地随处可见,但因其具有一定风险性,一般不会允许不相关人员入内参观,虽然身处城市建设大局中,但一般市民却很少踏足这一区域。而在建筑工地中生活的农民工,则是生活在社会底层的阶层,那么他们有着怎样的一种工作状态。正好有位朋友是拍摄地点工地的负责人,在协商后,他同意让我入内拍摄。
拍摄经过:于是在6月初的一个周末,我花了两天的时间,两次进入这一楼盘的建筑工地,对建筑工地的现场情况进行了观察,并与部分工人进行了交流,在征得工人同意的情况下对其业务操作进行了拍摄。当然,也有部分照片是在他们没有准备的情况下进行的抓拍。 正值初夏,南方已开始进入高温天气,为避开夏暑,也为了获得更好的光线,两天都是在接近黄昏时才进入工地拍摄。
被拍摄主体的工作状态:建筑工地的工人基本是60后、70后的农民工,来自全国各地,以南方省份为主。据工地负责人说,现在农村的80后人群基本不愿意再来干这种苦累活了,这一职业已经出现断层。在我的拍摄聚对象中,与我交流的只有一位80后。建筑工也细分成好几个工种,大致有泥水工、木工、钢筋工、塔吊工、电焊工、杂工等,薪酬方面建设方平均按300元/人/班支付,当然包工头会从中抽佣,具体给到工人手中是多少不得而知。不同的工种薪酬还是有区别的,塔吊工、木工、泥水工的酬金会略高于钢筋工、杂工等。工人分两班倒。在拍摄过程,了解了不少建筑施工知识,也对现场环境的危险性有了一定的认识。
拍摄技巧及感悟:由于不同的工人性格不同,有部分性格外向的工人愿意与你交流并配合完成拍摄,这类人是你的主要拍摄对象,应当做好沟通并争取拍摄机会;另外一些工人,在多次见面熟悉后,往往也会放下抗拒感,在后来的会面中,也非常友好地配合了拍摄。与工人的沟通很重要,首次视线相遇,一定要给予微笑,表明你的善意,这将有助于你更快更好地与被拍摄对象交流。在拍摄前,应当首先评估好现场的光线以及其他的拍摄条件,提前预测好要拍摄的技术参数,包括拍摄模式的选择,在可能的情况下预先设定好拍摄参数,这将有助于提高出片的成功率。当然,适当地在被拍摄对象没有准备的情况下进行抓拍,获得的画面会更真实自然。第一天去时有点晚,加上阴雨天气,预判不足,拍摄时的快门速度有点慢及对焦不够精确。第二天提前了一点时间前往,并首选速度优先模式,加上又是个晴天,在工人面前也混了个脸熟,结果出片效果明显比第一天的要好。
站在已建至六楼的楼层,揭开了安全网,俯拍楼下正在施工的工地,工人们在铺钢筋,铺好好将往上面浇灌水泥。
在地面拍摄的工地全景之一
在六楼楼层拍摄的工地全景之二
泥水工在施工,既有开放配合的工人,也有怀有戒备心理的工人。中间这位漆姓泥水工来自江西宜春,70后。
回头再来,中间这个漆姓建筑工人在获得可以洗出照片送交他们留念后,招呼其他工友一齐来拍合照。
电焊工在操作中
在他放下防护眼镜的一瞬间,按下快门。
电焊工操作中
另一电焊工在操作中,广东人,这是一位愿意配合的工人,很认真地工作,不在意我在旁边按了多次快门。
两位钢筋工在截断钢筋,由于没有按规定戴安全帽,不愿意告诉我籍贯。工地有安全规定,不佩戴安全帽将被罚款,一天就白做了。
天气太热,左上方就是他放下没有佩戴的安全帽,第二天再见他时,终于戴上安全帽工作了。
性格内向的钢筋工,不愿意与我交流,对我的拍摄也不理睬。
看到这个梯子时,见到下面有工人,预判到这个工人将上来,于是提前选好位置,在他上来并望向镜头的瞬间抓拍了他的表情。
与我交流的工人中,这是一位80后,姓刘,重庆人。先问我照片是否会刊登在报纸上,是否会上央视,后又问我他是否将成为下一个王宝强。还是很幽默的。
刘工人很配合我的拍摄。
这位可能是工地的杂工,40岁了。
他指着刘姓的木工,说他想出名,你多给他照几张。
混凝土泵车,要24小时地不停作业,直到同一水泥桩倒浆完毕为止,以保持混凝土硬度一致。
上图混凝土泵车伸向房顶的另一端,工人在灌浆。
上图灌浆作业远景。
塔吊下的工人在卸货。
正在清理铺设钢筋前的木板的工人。
当我正在为这位铺钢筋的工人拍摄时,外围的一位中年男大为紧张,走过来看工人铺设情况。并问我拍摄是为了质量检查用的吗。看来是一位小包工头,以为我是质监来取证的。
下班走回工棚的工人,在他们没有注意的情况下,我突然站在他们面前抓拍。看来辛苦了一天,可以下班休息还是很开心的。
下午5点,在工棚休息的工人,准备上晚班,姓宋,江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