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交通发展,轮船这种出行方式逐渐被人淡忘,即使是在江边,有着得天独厚的水运优势的芜湖。而火车轮渡更是很少有人知晓。 • 在千禧年芜湖长江大桥尚未建成前,铁路被分为南北两段;火车要载着皖南的木材、毛竹,淮北、淮南的煤炭过江只有通过火车轮渡。 • 起初,码头较为简易,运力不大,一条船只能运送12节左右的车厢,到了80年代,码头为了提高运载能力进行了扩建,轮渡上的两股轨道变成了三股轨道,船有130多米长,宽17米多,运力大大提升,一艘渡船可以载27节车厢。 • 每到夏天汛期来临,为防止江水淹没铁轨,轮渡码头被装上了机械提升装置,可以随着江水的涨落上升或者下降。 • 芜湖自古以来就是鱼米之乡,作为四大米市通往江边的铁路除轮渡以外,还承载着为中央粮食储备库输送粮食的重要任务。 (在铁路被废弃之后中央粮库的运输只有通过水路) • 2000年芜湖长江大桥就在火车轮渡几公里开外建成,建成之后,火车轮渡的运用越来越小。而如今,这条铁路已经废弃,原址上建起了商合杭高铁,部分尚存的段落也是杂草丛生,破败不堪,唯独轮渡码头旧址仍在江边坚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