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乡多山,76%是山区丘陵,山连山,岭连着岭,一个个小村子就隐居在那高山密林之中。家乡很美,被誉为百里画廊的太行峡谷折服无数远方的游人留连忘返。家乡很穷,虽然一些乡镇依托得天独厚的太行旅游资源率先富了起来,老实说,地处大山里的人家,更多地是平淡平常,这里边还或多或少有着挣扎在贫困线上乡亲。 一次极其偶然的机会,我跟拍了某机关扶贫工作队的一次包村扶贫。在路上,一个扶贫队员介绍说,这一次他们是前往包扶村送鸡苗。这个村地处太行深山区,山高路远,交通不便,现存50多户,其中贫困户就占到了近三分之一......虽然我也常在太行山里转,心理早有准备,但我们的车子还是在崎岖山路上忽上忽下,转个不停,让你晕乎乎的不适应。窄窄的山路上,不见一个人影,更别说一个车,显得山里特别冷清。其实我心里是不希望有来车的,要不然,山路上会车都是大问题。漫长的一个多小时后,转过一个大弯,路口写着村名的路标出现了,同行的一个声音说道,这个牌还是刚刚载下的,要不然没来过的人都不知道咋走。 行不多时,车子通过一个仅容小面的通过的村巷过道后,村委会到了。下车给我第一个印象就是一面石头墙上刷成一个巨大的白底红字标语:“精准扶贫,不落一人”。再看村口墙跟底下,已有二十多位老乡早早等在那里,这些应该就是等着领鸡苗的乡亲了吧。 一看到我们到来,乡亲们立即热闹了起来,早有性急的老人小孩奔到车前来瞧。不等 鸡苗放下,全村的人都已围扰过来。村,乡干部们赶忙维持秩序,把刚刚出生仅一天的鸡苗成盒的放到阴凉处。这一次村子一共送来了三千多小鸡幼苗,平均下来,一户能分到100只左右,看到活蹦乱跳 ,吵闹不停的小生命,看得出乡亲们都按耐不住喜悦的心情。当然发鸡苗是要有过程的,只见,一个村干部讲起了鼓励大家伙养好鸡,致富脱贫的大实话。这位话糙理不糙的村干部说,咱们不能忘记共产党的恩,咱庄稼人不能坏了良心,要尽心把鸡养好,大家都比一比,看谁把鸡养的又肥又壮..... 养鸡光靠热情是不行的,此次送鸡幼苗的养殖厂专家向大家现场讲解养幼鸡的注意事项,比如鸡的温度比人的体温高,人正常体温是不能超过38度的,但小鸡的正常体温却要达到40度才行,还得通风,保湿,阴凉等种种养殖注意事项。乡亲们都仔细听着。剩下的环节就是重头戏,领鸡苗了。乡亲们都一个个排好队,在村干部那里登记后,按顺序领回分到自已手中的小鸡。听着小鸡吱吱的叫着,他们的心情也一定是不平静的吧。 我看到一个男孩,蹲在自家的鸡仔前。旁边是他的奶奶吧,指挥着他把小鸡们一个一个过数。每数一个,他的小脸都透着快乐的笑,他不时用手扶摸着箩筐中的小鸡仔,这些小鸡一定寄托着他的希望吧,是走出大山的求学之路,还是对未来生活的向往?在他们回家路上,我给他和爷爷奶奶留下一路欢笑的见证,希望在,梦就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