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9日,在北京举行的2019中国冰球发展高峰论坛——中芬冰球论坛上,黑河日报社退休高级摄影记者邱祥林获得“中国冰球杰出贡献人物”的荣誉。作为新中国第一代冰球运动员,邱祥林一直心系冰球,用摄影镜头记录下了中国冰球几十年来发展的点滴,见证着中国冰球的成长历程。近日,见到了载誉归来的邱祥林,听他讲述与冰球的奇妙缘分。 1951年,8岁的邱祥林穿着家里给买的旧冰刀站到了滑冰场上,黑龙江边长大的孩子对滑冰有着独特天分,他觉得滑冰甚至比穿着鞋走路更自如。凭借在冰上扎实的“基本功”,1958年,邱祥林入选黑河地区冰球专业队,成为主力队员,并与队友一起摘得全省少年组和青年组亚军。1962年,全国冠军队——齐齐哈尔市冰球队来黑河选拔人才,邱祥林被选中,此后他与队友一起连续两年夺得全国亚军并参加了与朝鲜国家队的国际比赛。 从冰球队退役后,邱祥林进入齐齐哈尔日报社工作,在政教部任体育记者,从事体育方面的新闻报道。后来他回到家乡黑河,成为黑河日报社的一名摄影记者。为了适应新工作,邱祥林又拿出了运动员不怕吃苦、不服输的劲头,他虚心向摄影前辈请教,一有时间就练习专业摄影的基本功,结合专业特长形成了自己的风格。邱祥林说,冰球这项运动非常激烈,速度快,很难拍,其他的竞技运动都有最佳瞬间,这也是专业摄影人的追求,但冰球的最佳瞬间是具有连续性的,是波浪形出现的,也是冰球运动的特点,也给抓拍增加了难度。因运动速度快,拍摄要打好提前量,又因为有连续的最佳瞬间出现,拍摄还要有滞后性才能捕捉到精彩画面。因此同行们都感到很难拍,但是作为一名专业的冰球运动员,邱祥林看到冰球运动员前一个动作就知道下一个动作是什么,冰球和摄影专业结合,让他的作品均呈现出具有冰球运动特色的摄影佳作。 我国成功获得2022年冬奥会举办权后,邱祥林亲身感受到党和国家对冰球的重视。近年来《中国冰球史》文字报道常常见诸报端,但缺少中国冰球影像史料。一张张发黄的老照片,蕴藏着丰富的时代内涵,见证着中国冰球的发展历程。历史是需要有人记录的,否则它就会被淹没在时间的长河中,渐渐被人们遗忘。邱祥林认识到,自己责无旁贷应成为用影像记录、收藏、整合、编辑中国冰球历史的人。 两年前,邱祥林开始编撰《图说中国冰球史》,他带领儿孙从自己十多万张照片(底片)中,整理、挑选出几十年来拍摄的中国冰球的作品,并到全国多地档案馆认真查阅资料,微信联系访问身在美国、韩国及俄罗斯的中国老一代冰球人,采访了十位原国家冰球队教练,还多次采访已经过世的老冰球运动员的后代,从他们那里挖掘残存的冰球影像资料。经过精心修复、收集、整理,《图说中国冰球史》第一阶段工作基本完成。这些精选的照片在2019中国冰球发展高峰论坛的中国冰球历史影像展上展出,成为中国冰球史永不消逝的光影记忆,引起国内外有关专家的一致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