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兵不死,情义长存。
他,叫马志林(原陆军第十三军军部工兵营舟桥三连驾驶员),一个没有什么人知道的越战老兵。
1978年底,马志林、刘卫民和我,通过一整年的训练,一起从军司训队毕业,之后又一起走上了对越自卫反战的战场。我驾驶通讯营的军车,就是从他所属工兵营架设的浮桥上,跨过红河进入战场,在我人生的那个阶段里,马志林是和我留下最多影像记忆的人之一。
昨天他的遗体在北京火化了,按照他和家属的意愿,没有战友去为他送行。但在我们的战友群里,大家自发的用过往和他一起的回忆及图片,为他设立了“灵堂”,陪伴并送他一程,相信他都听见了……
战友刘卫民:@汤辉+军部通信营 记得那年我们17岁,咱们仨人站在重庆南岸区双峰山(司训队的营房)上,望着长江岸边的重庆火车站,向往着奔驰到北京的列车(我们说需要48个小时,两天两夜),那种思念家乡的心情现在想起来都是那么的催人泪下,记得咱们三个人还改编了一个思念故乡的歌曲,站在山上望着车站的灯光,唱着咱们自编的歌曲……我一直在想什么时候我们能有机会一起回忆那过去的时光,只可惜现在只能咱俩回忆过往了。
战友汤辉:守灵!开始我的碎碎念……
在我眼里他小时候就不是一个“乖孩子”,他有着咱北京小兵典型的聪明劲儿,小小身躯大大的眼睛,左右逢源的来回转着,无时不刻都能看到他那吊儿郎当的站姿,满嘴正宗的老北京南城的腔调儿,鬼点子特别多,可胆子并不大,遇到事儿会躲在后面瞎咋呼,所以总被我、孙峰及刘卫民等战友“欺负”……
战友宋杰:我与马志林相识是在1976年,暑假前后参加丰台区搞的一个活动,马志林作为云岗优秀团干部的代表发言,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1977年初参军在火车站再次相见,又一路坐在一个车厢南下重庆……
战友孙卫东:怀念马志林。去年去看你还豪情满满,今年准备春节前再去看你,约上云岗几个战友聚聚,没想到你却驾鹤西去。好战友你走的太早太突然,今后的战友聚会你却永远缺席,好战友安息吧,我们会始终想念你。
战友魏建国:真不敢相信,去年十一月份马志林还与我通过电话。那时的他每周二至三次血液透析,身体不是太好,我还询问了他的身体状况,叮嘱他多多保重身体,没想到他已离我们而去了。记得他带施工队时,来单位找我聊天,我请他喝酒叙旧,那时他就有高血压、高血糖,我劝他与甲方谈事时少喝酒、少熬夜,定时吃药,但他一身豪气,满不在乎……又过了几年,听说他因身体原因不干了,在家休息了。我们又电话聊了几次,终于在入伍40周年纪念会上见了他一面。深切怀念志林战友!一路走好!
战友李坚(发进群年轻时战友们的合影):像是看电影,四十年,像是在昨天,又像是很遥远……
战友刘刚(看战友们的合影):一群乳臭未干、满目青涩的孩子,却离乡千里,穿上军装扛起了枪,走上了战场……如今,不由自主地"老"啦……
战友姬文柱(发进群回顾视频):实在是不敢相信志林离我们而去,抓紧时间编了一个纪念短片,悼念他的逝世。战友一场,终身难忘。失眠了……
战友沈京澄(看到视频):再次收看仿佛德华,志林依然没有离去……
……
作为一个人,在他不那么长的一生中,用世俗的眼光来看,似乎没有什么“成就”,也没有什么可以书写的“价值”……也许,曾作为一名军人为国战斗,在他的人生中只是一个短暂的瞬间。但,在我眼里那是他人生最光辉的一刻。这个令人骄傲的经历,成为我们每个人面对死亡而无惧的理由。
生命的价值,取决于每一个生命个体对于生命的认知。也体现在他身边的战友们身上,战友们回忆和追思,正是他生命的价值和延续……
马志林活出了一个率性、勇敢的自我,也在战友们的记忆中绽放出了人生的光彩。
战友,我们来日再聚,下辈子我们还做战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