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宝斋德进书法/标签/书画
-
名士桓彝见到4岁的谢安,说:“这孩子风采神态清秀明达,将来不会比东晋名士王承差。”不管谢安是谁,对于我们而言,他首先是个书法家。谢安谢安曾从王羲之学行书,书法非常出色,尤以行书为妙品。 后世米芾曾称赞他的书法“山林妙寄,岩廊英举,不繇不羲,自发淡古。”首先,谢安是王羲之的学生,他曾从王羲之学行书,进步很快。并且与王羲之建立了非常好的师生友谊。其次,唐孙过庭《书谱》记载历史上比较有名的谢安和王献之的故事: 谢安索善尺牍,而轻子敬之书。子敬尝作佳书与之,谓必存录,安辄题后答之,甚以为恨。 安尝问敬:“卿书... -
章法,广义上讲,是包括款式,狭义上讲,是指整幅作品的谋篇布局。 经营位置“意匠惨淡经营中”,的确如此,章法布局包括一点一画、结字、行气、全篇布白、落款钤印以及装裱。点画,结字在作品中只是一小局部,然而“一点或一字之规,一字乃终篇之准”,它要与整篇相配合,可以从以下九个方面谈谈本人之认识。一 定主、宾之序 书法创作当先从主体(正文的文字内容)入手, 主位既定,宾从就可以围绕主体生发,或藏或露,或即或离,目的总在丰富其空间,充实其层次,如众星拱月一般,烘托得主体形象愈见突出愈完美。 书法作品的文字内容,... -
书法入门是手上功夫,从零基础到能写一手好字,只要坚持不懈地练习,谁都有这个机会,卖油翁的“唯手熟尔”就是最好的解释。不过虽说“功到自然成”,但如果方法不对、走错路子,再努力都是无用功,离实现目标也只能是越来越远。总结起来,入门阶段的手上功夫,就在“勤、稳、活”三个字上面,下面具体分析。1 手要勤、多重复!熟能生巧,这是众所周知的道理。书法的手上功夫,也是要靠练才能熟的,这就需要一个“勤”字。你未必天天写,但要保持一个训练的量。须知道“业精于勤荒于嬉”,只有通过反复训练,才能形成手部的肌肉记忆,不论是笔画... -
王羲之草书欣赏《想弟帖》四种,收刻于《大观帖》、《澄清堂帖》、《玉烟堂帖》中。释文:想弟必有過理,得蹔寫懷。若此不果,復期欲難冀。臨書多歎。吾不復堪事,比成此書,便大頓。 南京大学藏翁方纲宋拓本 帖文中有二处历来有争议:即第二行的“复期”二字。“复”字有释为“后”、“役”两说;“期”字有释为“斯”者。当作“后期”为是。 帖文大意是:料想弟一定会经过彼地,暂且抒怀念之意。如误了如此时机,以后约会恐难以希求。临书多有叹息!我已经衰弱得胜任不了任何事情,写完此信,便感到极端的困顿。于此,王羲之写此信时身体状况格外糟... -
张金137837558 2018-06-17 05:251、要想气韵贯通,先要熟记内容。 2、贯气的办法,蘸一次墨要多写几个字,以求连贯,上一字结束,要立即做下一字的承接。如果笔中无墨另行蘸墨时,或以空中复笔,继续写来,或将下一字第一笔落墨。3、一个篇章若不是一笔书,字又多,可以分组完成之,但要注意折搭关系。分组或以墨尽而成之。字少的篇章,从落笔顺势而下,一气呵成。4、要干湿相对,不能干对干,湿对湿;要大小相对,不能以大对大,或以小对小。 5、行距要疏密一致,初学章法时,不要时疏时密。6、落款要与正文相协调,使人有整章感。7、... -
-
草书要学就学王羲之最美之法帖 张金137837558 2018-06-13 07:48《初月帖》释文: 初月十二日,山阴羲之报。近欲遣此书,停行无人,不辨遣信。昨至此,且得去月十六日书,虽远为慰,过嘱。卿佳不?吾诸患殊劣殊劣。方陟道忧悴,力不具。羲之报。王羲之父名“正”, 为避父讳,“正月”书为“初月”。 首句‘山阴羲之报’,知此帖写于山阴。 山阴是会稽郡郡治所在地。 穆帝永和七年(三五一年) 王羲之赴山阴为会稽内史,其年四十九岁。 此帖当是其四十九岁以后所写。 是王羲之留存至今最好的书帖之一。 用笔、结字和章法都有章草的特点。 此书正当... -
弹性物体都有个弹性限度的问题,在一定力的范围内,弹性物体可迅速恢复原状,超过限度。弹性破坏难以复原。毛笔性柔,弹性是很有限的,这要求我们:1、控制毛笔下按的程度: 一般要在笔头一半以内,向来有一分笔,二分笔,三分笔的说法,用意即在使用近前端的笔锋,笔锋变形程度小,易于恢复。选择毛笔时,要选“大笔写小字”也是这个道理。▲三分笔示意图2、运行过程中,要不时将散卧软弱的笔毫扶立起来。 笔往前运走,就免不了要倒下来,弹性就会惭弱下去,需做个 “回顶”的动作立起笔锋,如折角处的挫锋,挑钩处的蹲锋,捺底出锋前的微... -
中国是墨的故乡,自古就有制墨、使墨的规则,从墨丸到墨锭再到墨汁,从松烟到油烟墨,无不体现着墨法的精奥。在中国艺术中,无论是中国画还是书法,都十分重视对墨的驾驭,从古今书论中对墨的规定和各种传世墨迹来看,墨的使用与技巧问题一直是创作者乃至欣赏家、理论家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 通过对古代书论中关于用墨内容的考察与欣赏、实践中对墨法的关注,最为常见的用墨之法大概有如下九种,试作些举要证明。1、浓 墨 书法创作,一般以浓墨为主,因为浓墨与纸的对比度大,且在书家眼里,浓墨最见精神,特别是正体书的创作。如篆书... -
写字的人都知道宣纸。我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有宣纸的,反正古代貌似没有,比如王羲之和苏东坡那会儿。现在,我们经常见到,每个书法家家里都有很多宣纸,玩的狠的家里会有专门一个屋子放宣纸,据说宣纸放的年代越久越好用,是这样的,新的宣纸有火气,不好用。所谓放的时间长了,就是让宣纸松软一些,类似发酵线条,其实都是动作形成的。所谓的笔法,就是写字的动作。可是,如果你用同样的动作,但纸张不一样了,表现出来的线条形状也是不一样的,这里面就需要你根据纸张的生熟程度来调整速度。那么说,即使你弄明白了笔法,可是你没有... -
-
-
-
临帖是书法学习的唯一门径。无论是初学书法,还是小有成就抑或是有建树的书家,都离不开临帖,离不开对传统的遵循和继承。在书法实践中,临摹与创作互为彼此,创作有境界的高下,临摹也有功底的深浅,而两者之间的有机结合才是提升书法技艺的根本所在。临摹与创作是相互转化、相互促进的过程,即,在创作实践中,有不断对传统的掌控和把握;在临摹过程中,有主体意识的浸透和潺入,具体做法是学习的各个阶段对应地展开临摹与创作。王铎所谓“一日临帖,一日应请所”,深刻地印证了这个道理。一、形式练习 1.训练方法:改变原作章法,将其... -
-
草书一副――望庐山瀑布 4张